2025年,山西省运城市水务局以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为契机,开展全市水利系统“项目建设年”和“业务提标达效年”行动,围绕全省水利工作会议安排的9方面重点工作,锚定市委“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思路,全面提升“一建两管三保障”能力水平,推动全市由水利大市向水利强市迈进。
推进“大建设”
掀起全市水利项目建设新高潮
一是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结合全市“三纵四横,三河连通”的市级水网总体框架,配合做好古贤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加快实施汾河干流新绛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涑水河绛县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运城市排洪通道(姚暹渠)改造工程、常硝渠提升改造工程。同步抓好市县水网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加快推进小浪底引黄县域水网配套工程建设,推动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同步建成达效。二是加快河湖生态修复。完成运城盐湖堤埝除险加固及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年度任务,继续推进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水源置换工程,持续做好“一泓清水入黄河”水利工程推进工作。三是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完成新增恢复25.935万亩水浇地任务。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项目,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43%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1%。四是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完成汾河堤防维修养护项目,推动92座中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工作、31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推进青龙河夏县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和黑河绛县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年底前完工。
强化“两监管”
实现治水管水能力水平新突破
一是强化水资源监管。进一步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编制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立良好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强地下水超采治理,锚定1300万立方米年度地下水压采目标,确保十三个县(市、区)中有黄河水等地表水保障的地区,地下水井(含地热井)全部关闭,转为应急用水。强化取用水监管,在部分县(市、区)全面推行农业灌溉“以电折水”工作,切实做到水资源开采量管理统计底子清、开采数字实、管理效能大提升。二是强化水利工程监管。开展以查处围标串标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检查,落实项目人员实名制管理,严肃查处质量违规行为,扎实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态流量泄放和监测监控,巩固小水电清理整改成果。三是深化河湖长制。用好涉河湖重大问题调查与处置机制,加大非法侵占河道、围垦湖泊、占用水库库容,以及违法违规取水、排污、设障、养殖、采砂等损害河湖、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后果的突出问题调查处置力度,开展乡村河湖管护攻坚行动,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建立健全乡村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
筑牢“三保障”
推动全市全域水安全保障迈向新高度
一是防御水旱灾害,筑牢安全防线。完善防御工作体系,落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河道、水库防汛风险点清单“一河一策、一库一策”做法,把风险点“揪”出来,把问题解决掉,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减灾效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做好芮城县、平陆县、夹马口灌区等试点建设工作,加强取用水调度管理,规范水费收缴,充分发挥专管和群管作用,并开展常态化巡查与维修养护,及时消除工程隐患、确保工程运行良好。三是推动农村供水标准化管护,保障饮水安全。完成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全年完成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工程363处、受益人口41.9075万人。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和标准化管理。2025年底,全市农村供水县域统管的县域数量占比达到30%,本年16处千吨万人农村供水工程全面实现省级标准化管理。强化农村供水水质保障,按要求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自检巡检抽检全覆盖。
新黄河客户端: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