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17日电(黄炎宝伍其修)走进广西荔浦市广大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家家户户都在削马蹄。他们熟练地把一个个马蹄用特制刀具快速地褪去“外衣”,不久桶里就堆起了半桶削好的马蹄。这就是老少皆宜的削马蹄家庭加工业。“我一个人一天可以削大概50斤,现在1斤的加工费是1元。”庆云村年近六旬的覃大娘说。
据悉,马蹄是荔浦市农产品“三宝”之一,也是当地老牌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种植马蹄多年维持在8万亩左右,总产值保持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荔浦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产出的马蹄大小合适、肉质鲜嫩、清甜无渣,可加工成马蹄罐头、马蹄饮料、马蹄糖果、马蹄粉、马蹄糕等可口食品,在国内外市场很受客商欢迎。
冬季正是马蹄的收获季节,对于那些没有能力种植马蹄、也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加工削马蹄就成为十分理想的增收渠道。为方便群众削马蹄,荔浦市各村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马蹄加工合作社、马蹄食品公司,请他们送货、收货全部实行上门服务,即把马蹄送到群众家门口,等群众削好皮后,再上门收回。此举解决了那些没有交通工具、行动不便的劳动力的就业难题。龙怀乡三界屯村民何连凤说:“我腿不方便,这下好了,送货的老板上下车都帮忙搞好,我一点都不愁了,小孩放假也可以帮忙,既减少了玩电子产品的危害,又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
在荔浦市,像覃大娘、何连凤这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6万人,他们每天在家门口就业,为家庭增收达300万元。荔浦市的这种经营模式,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农民增收、产能增效、工农双赢发展的新景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