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

新浪财经 2025-02-18 07:30:0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发,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害,使骨脆性增加,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加快,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更常见,但年轻人如果长期缺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缺乏运动、抽烟、酗酒或承受过多压力,也会导致骨密度下降。此外,一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过度节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增加年轻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年轻时开始,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保持骨骼健康。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几点:

1.疼痛。骨质疏松患者常感到全身疼痛,尤其是腰背部位的疼痛最为多见,在劳累或活动后加重,可能导致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由于疼痛,患者可能会减少运动,进而出现全身乏力感。

2.身高缩短。骨质疏松会导致脊椎骨骼受力不均,进而引发骨骼结构变形。随着时间推移,患者可能会出现身高缩短的情况,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典型症状。

3.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密度降低,骨骼结构变弱,容易发生骨折,通常被称为脆性骨折,即低能量、非暴力的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包括脊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4.脊柱畸形。骨质疏松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如驼背、弯腰等。是由脊椎骨骼受力不均,导致骨骼结构发生变形所致。脊柱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对内脏器官造成压迫,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5.呼吸障碍。在部分患者中,骨质疏松可能导致胸骨运动减弱,进而导致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是由于骨质疏松影响了胸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所致。

二、骨质疏松的预防

1.健康饮食

增加钙摄入: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豆制品、小鱼干等。

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建议每日摄入800~1000国际单位。可以通过晒太阳、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蘑菇)或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来获取。

均衡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骨密度。

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深蹲等,每周至少2次,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骨密度。

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3.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减少咖啡因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可能会影响钙吸收,建议每天咖啡或茶的摄入量不超过3杯。

三、骨质疏松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可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以减少骨吸收,预防骨折。

2.生活方式调整

定期监测骨密度: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及时了解骨质疏松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保持适当的体重: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应保持适宜的体重。

避免跌倒:保持家居环境的安全,减少跌倒的风险,如厕所安装扶手、浴室使用防滑垫、拖地时避免地面太湿等。

四、预防骨质疏松的误区

1.单纯补钙。单纯地补钙不能纠正骨质疏松症,需要专业医生诊断和治疗。

2.喝骨头汤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钙含量少,且难吸收,喝多了反而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3.吃钙片引起骨质增生。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不同的疾病,补钙不会加重骨关节炎。

4.补钙引起肾结石。适量补钙可以降低肾结石的风险。

5.胖人易得骨质疏松,瘦人不会。瘦人也可能因为肌少症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6.年轻人不会得骨质疏松。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年轻人骨质量和骨密度下降。

7.得了骨质疏松就少动。适量运动对骨质疏松的预防有积极作用。

8.下雨天在楼道里上下楼梯锻炼。不推荐,应选择安全、舒缓的锻炼方式。

五、总结

骨质疏松症虽然常见于老年人,但并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人群,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帮助控制病情,减少骨折的风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