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医药报
如何合理使用维生素
在生活中,维生素这个词经常被提及,儿童、老人和孕妇似乎都在补充维生素,就连很多健康成人也都在补充,人们似乎对维生素有些过度依赖。补充维生素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明确病因人们通常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维生素。一旦发生维生素缺乏,首先要考虑引起缺乏的病因是什么。针对病因采取治疗是关键,不能只是单纯补充维生素。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摄入不足:偏食、厌食、吞咽困难、烹饪方法不当等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2)需要量增加:儿童、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特殊职业(如矿井业)人群、患有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肺部感染、疟疾)的患者等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可能更大。(3)合成障碍: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易出现维生素K合成障碍。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根据维生素缺乏的程度和病因选择补充的剂量。比如,从事矿井业的特殊人群,应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400~800IU;患有佝偻病的儿童,应每日口服5000~10000IU维生素D。
合理掌握用药时间有效提高维生素的利用率需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如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应在餐后服用,最好在进食油脂性食物后服用,因为油脂有利于这些维生素溶解,促进其吸收;水溶性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不宜空腹服用,因为人体组织很可能在未充分吸收利用这些维生素之前就将其排出;维生素E与钙离子、三价铁离子同服会失效,同用必须间隔一段时间。
避免相互作用药物与维生素以及不同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维生素在体内的含量和作用发生变化。(1)注意药物对维生素的影响:胃黏膜保护剂氢氧化铝和硫糖铝,可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丙磺舒等会使维生素代谢或排泄加快;长期口服避孕药会引起叶酸缺乏,需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氯霉素、异烟肼、青霉胺、糖皮质激素及环孢素等可拮抗维生素B6,引起贫血或周围神经炎;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可促进维生素C排泄;碳酸氢钠、氨苄西林钠会导致维生素C氧化。(2)注意维生素对药物的影响:维生素B6可消除左旋多巴的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应避免与维生素A合用,两药合用将抑制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可影响抗凝药的抗凝效果;维生素E应避免与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合用,以防止低凝血酶原血症的发生。(3)注意维生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维生素E可促进维生素A吸收利用,但同时却拮抗维生素K,使血液凝固性降低;维生素C可对维生素B12造成破坏;大量使用维生素B1可引起维生素B3缺乏;大量使用维生素B12可致叶酸缺乏。
注意各种食物对维生素的影响酒精会影响肠道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容易引起叶酸缺乏;猪肝内的铜元素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减弱维生素C的作用,故维生素C不宜与猪肝同食;虾和贝类食物中所含的化合物与维生素C发生反应,会产生有毒的砒霜,故维生素C也不宜与海鲜同食。
人们不应把维生素视为营养品而不加限制地服用,过量服用维生素可引起不良反应或产生潜在的毒性,影响身体健康。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