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记者从省医疗保障局获悉: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我省延安市医疗保障局“建立数据分析机制赋能医保医疗高效协同发展”入选,系我省首个入围的改革典型案例。
2024年7月,延安市成立涵盖医保部门、医疗机构、社会监督力量的医保数据工作组,促进按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落地。延安抽调医疗机构各专业的专家组建改革指导组,引入临床专家建立医保专家库,开展医疗机构等级系数、特例单议评审等工作;建立分析指标体系,按月公布医疗机构病例入组、结算清单上传率、质控通过率等情况,按季公布结算清单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医保基金运行、特例单议受理等情况,按年公布医保基金年度运行、预算执行、病例组合指数、次均住院费用等情况。
“我们定期向医疗机构公布盈亏和费用占比情况,医保基金收支、结余情况,总额预算执行进度,核心指标和改革运行成效等信息,促使医疗机构降本增效,不仅规范了医药服务行为,更提升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延安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军锋说。
当前,省医疗保障局与省卫生健康委、省药品监管局已建立医保医疗医药“三医”协同治理机制。为推进支付方式改革,陕西建立全省统一的付费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支付方式改革已覆盖所有区县。此外,陕西出台《关于中医优势病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遴选24个中医住院优势病种、9个中医日间病房病种和11个中医门诊治疗病种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
“我们定期向医疗机构‘亮家底’,通报本统筹区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及时收集医疗机构的意见建议,稳定医疗机构预期,实现数据助推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当前,全省各地已建立医保医疗协同治理机制,完成医保数据工作组组建并开展工作。”省医疗保障局支付方式改革办公室负责人刘慧芳说,下一步,陕西将持续完善“三医”协同治理机制,以监管联动为基础不断优化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数据赋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