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源都江堰。作为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三遗之城”,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涌动着澎湃的动能,“五大新城”宏伟蓝图绘就的大美画卷已徐徐展开。
都江堰市是如何探索答好生态价值转化的时代答卷的?是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逐“绿”向“新”,精准施策铸就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的?都江堰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都江堰市各级各部门是如何亲商助企,推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2月11日,川商传媒采访组来到都江堰市,寻找其中的答案。
强化链主招引
天府好水变身绿色引擎
蜿蜒岷江水,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为都江堰铺展出“青绿无双”的生态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在都江堰市如何落地践行?生态好水与经济活水怎样才能深度融合?
2021年10月29日,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市委书记蒋蔚炜作大会报告,代表们第一次听到一个词:天府好水。这四个字出现在大会报告“升级城市主导产业,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章节中的“竞跑绿色工业新赛道”部分。
由此,都江堰市拉开了做活“水文章”打造“天府好水”产业品牌的大幕!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天府好水集聚区”。
2月11日,川商传媒采访组走进农夫山泉都江堰生产基地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洁白整齐的厂房已然矗立其中,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起重机长臂挥舞,运输车辆频繁穿梭,隆隆的建设声犹如激昂的序曲。
农夫山泉都江堰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向采访组介绍,该项目于2023年落户都江堰市,占地446.7亩,集自动化、数字化、工业旅游于一体的农夫山泉饮用水生产基地。去年1月18日,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计划于2025年3月中旬竣工。截至目前,生产基地1号、2号生产车间已完成主体施工,建设进度基本完成。目前三条饮用天然水线及一条无菌饮料生产线已全部安装、联调完成,具备生产能力。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达到20亿,税收2亿。
当被问及项目为何选择落地都江堰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长达6年的水质检测证明,都江堰稀缺的优质天然水源能为产品奠定坚实的品质保障。与此同时,都江堰市良好的地理位置、产业要素、交通物流、功能配套及人才基础等也与企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吻合。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高度的关心支持,持续7年对农夫山泉的跟踪服务,则是该项目成功落地都江堰市的关键原因。
“这是都江堰市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之一,更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范例。”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蒲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向记者介绍,从征地拆迁、管网铺设、园区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企业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我们讲,我们也尽所能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与企业一起攻坚克难。”
“一子落”带动“全盘活”。农夫山泉都江堰生产基地项目作为川浙产业合作又一重大项目,不仅引领和带动天府好水产业加速发展,也有力促进该市的其它产业链项目招引。现今,在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下,都江堰市已招引落地元气森林、山东大树等重大项目,成都道凯元新能源有限公司、四川祥恒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正逐渐与之形成上下游及关键产业配套。截至2024年,“天府好水”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35亿元,使当地生态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引擎。
从“李冰治水”到“天府好水”,都江堰市与水密不可分。不久后,这片热土上将崛起一座座集自动化、数字化、工业旅游相结合的崭新工厂,助推都江堰市生态好水与经济活水的深度融合。
开启“文旅+”
加速竞跑绿色工业新赛道
都江堰市加速竞跑绿色工业新赛道,除了“天府好水”产业,包括“低空经济”“旅游装备”在内的“文旅+”产业也是重要抓手。
都江堰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空域资源,为该市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24年6月,都江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温冬明主持召开该市“统战部部长与民营企业家沟通交流‘面对面’活动时,有参会企业家提出建议,“当前全国各地正在争相布局低空经济这个重要赛道。我们希望能在拓展低空经济消费市场、加快低空设施建设、提升现有通用机场效率方面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
来自企业的这一呼声随即得到都江堰市上下的热烈回应。同年7月12日,都江堰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体会议举行,“低空经济”成为全会的热词。7月30日,一场低空经济发展座谈会在都江堰市委礼堂召开。四川安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齐聚一堂,献计出力,共同发力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
2月11日,川商传媒采访组走进该公司所在的青城山机场,宽阔且平整的停机坪和机库内排列整齐的各式通用航空器,从固定翼飞机到直升机,种类繁多。跑道之上,一架白色的固定翼飞机正缓缓滑行,安飞通航的飞行培训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川商传媒记者了解到,在春节期间,安飞通航的空中游览业务异常火爆,往返青城山的航班络绎不绝,共接待游客飞行约60个小时,接近300个架次,为游客们提供了别具一格的空中观光体验,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都江堰市文旅产业的独特魅力。
据青城山机场管理中心主任田翔介绍,目前安飞通航正积极拓展业务范畴,不仅涵盖空中游览、航空摄影、跳伞运动等新兴热门项目,还服务于航空救援、空中巡查、飞行培训及机场管理等多个重要领域。
如果说都江堰市“文旅+低空”正方兴未艾,那么“文旅+装备”产业则已树大根深。
都江堰市拥有“大遗产、大青城、大灌区、大熊猫、大冰雪”5大世界级IP,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当前,该市正致力于将旅游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以文旅IP赋能应用场景。其中,旅游装备产业是重要支撑。
早在2018年,都江堰市就组建了全国唯一的旅游装备制造园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目前已入驻众多智能制造及科研平台项目,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四川雪利篷房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该产业的佼佼者之一。
在该公司酒店式帐篷产品的展览展示基地,川商传媒采访组亲身体验了其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在体验过程中,川商传媒记者还偶遇了几位来自成都的年轻游客,他们正准备入住一栋双层别墅帐篷,纷纷表示:“这里很有特色,非常适合与朋友一起聚会。”
川商传媒记者了解到,雪利篷房的酒店式帐篷产品,凭借其独特魅力,已在川西多个著名风景区如红原月亮湾、炉霍宗塔草原、理县以及阿坝周边等地成功落地多个项目,并且远销北美、欧洲、非洲、沙特阿拉伯、东欧、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我们专注于篷房及酒店式帐篷系列产品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是一家拥有16项自主发明专利的大型篷房生产商,同时也致力于户外装配式空间的智能化开发应用。”四川雪利篷房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杨文彬表示,该公司凭借其在帐篷领域的深耕细作,现已成为都江堰市推动生态文旅产业发展的重点企业。
据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近年来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提档升级。通过持续推进文旅产业建圈强链,积极引进和培养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以加快高端文旅产业的集聚。同时,还深入挖掘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文旅+”新赛道发展机遇。
据了解,都江堰市在天府旅游名县的提升建设考评中,始终保持着四川省前三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的排名中位列第七,蝉联四川省首位。更令人瞩目的是,在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百强县市榜单上,都江堰市的排名已跃升至全国第三,彰显了其卓越的旅游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拥抱新质生产力
推动“智改数转”助企腾飞
“在座的企业家们,让我们去拥抱新质生产力!”
2024年5月,由都江堰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经科信局联合举办,该市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专题辅导讲座在市委礼堂举行。讲座中,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创始院长、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汤继强金句频出。
如今,都江堰市民营企业正向“新”而行,推动自身企业高质量发展。都江堰市超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一践行者之一。
车间内机器轰鸣,在车屑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小件加工中心四大板块集成加工的智能制造场景中,工人只需一键操作,智能设备便能自动生产出个性化配置、精度均极高的产品……川商传媒采访组在都江堰市超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看到,智能化正为该公司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在产品展览室,该公司总经理梁敬中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该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作为一家生产制造螺丝机械、轴类机械的制造业企业,大到航空航天、汽车等紧固件,小到手机紧固件,超越机械所产的机床均能生产,其产品远销国内外多个地区。“我们的产品已销往土耳其、俄罗斯、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中东地区,甚至拉美地区。”
近年来,在梁敬中的带领下,企业更是从研发、制造、供应链到管理等各个环节展开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全面实现了单机自动化生产。他表示:“我们一直在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奋力打造标杆型企业。”
据悉,都江堰全市工业企业108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0家,202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5.4亿元。从行业门类上看,食品、医药、建材、能源、冶金、机械6大行业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超70%,已基本形成以绿色食品(饮料)、新材料(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为主导的制造产业体系。
都江堰市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紧抓数字化新机遇,切实做好企业转型支撑方面,都江堰市制定发布“智改数转”年度实施方案,建立158家企业“智改数转一企一档”清单,年度新增上云企业225家,推动35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申报四川省“智改数转”切块资金支持项目3个,新增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1个。
据介绍,2025年,都江堰市将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心、项目招引促建为重点、推动企业升规提质为抓手、精准企业服务为保障,持续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加快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为成都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力量。
狠抓营商软环境
不断提升发展“硬实力”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都江堰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30.2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0.2%。全年民间投资增速57.1%,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2%),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63%;民营经济入库税收25.82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收总额的60.95%;全市实有经营主体7.82万户,其中民营经济主体7.8万户,占99.74%,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累计1544.63亿元。
此外,近年来都江堰市还聚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两大攻坚目标,签约引进北海美信博等制造业项目28个、总投资110亿元,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74亿元,增速(12.2%)排名成都市第8。
这些靓丽的成绩背后离不开都江堰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都江堰市各级各部门亲商助企,大力推进当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艰辛努力!
据都江堰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仅2024年,市委统战部共开展“统战部部长与民营企业家沟通交流‘面对面’活动”7次,全市扎实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服务企业活动,走访企业902家,协调解决问题680个,进一步提升了当地民营企业发展信心。
都江堰市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以来,该市已发布惠企政策文件16个、申报事项9条,36家企业“个转企”奖补实现在线申报;加力推广“惠蓉贷”政策性金融产品,累计为1948家企业提供贷款5027笔,平均利率3.75%,低于市场同期水平;扎实做好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组建专班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全面摸排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截至2024年底,实现1530户次小微企业获得贷款32.44亿元;常态推进“蓉易见·都来谈——亲情茶叙”活动,2024年已开展主题活动7期,参与企业及金融机构173家,收集意见建议48条,已解决39条,正在推进9条。
都江堰市工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则表示,2024年,在创新服务优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都江堰市工商联组织召开民营企业恳谈会,了解企业现状、倾听意见建议、为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政企同心、双向奔赴,携手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携手都江堰市检察院等部门召开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主题的“都来谈——亲清茶叙”暨“检察护企”座谈会。成立都江堰市工商联(总商会)法律服务组,为民企精准选送“法治保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
这一组组工作清单的背后,映射出的是都江堰市政企同心聚合力、携手共进促发展的生动图景。正是基于此,都江堰市的民营经济规模正逐年不断扩大,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态势。
川商传媒陈晓记者侯格格、孙雪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