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山雨和谐”调解品牌织就基层治理“心安网”

金台资讯 2025-02-18 16:31:10

清晨的黄山街道综治中心,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绿植上,调解员张姗正在整理一本贴满彩色标签的笔记本。“这是我们的‘民情晴雨表’,蓝色标签是物业纠纷,粉色是家庭矛盾......”她笑着翻开本子,最后一页贴着张红色心形便利贴:“2025年2月8日,家住世纪花园的李昌宾送来自家种的草莓。”

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正是邹平市黄山街道创新打造的“山雨和谐”调解品牌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黄山街道将自然意象融入基层治理,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院落间绽放新芽。

“一站式”服务驿站:矛盾化解有了“会客厅”

走进升级改造后的矛调中心,心理咨询室的沙盘上还留着孩子们摆出的“家”的造型,法律咨询室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民法典》漫画手册。去年冬天,世纪花园供暖改造引发的纠纷就是在这里画上句号。

“当时两栋楼居民为管道走向争得面红耳赤。”专职调解员韩磊回忆道。中心当即启动“专家会诊”,邀请热力工程师现场画图讲解,法律顾问解读物权法规,心理疏导师引导换位思考。经过三个下午的“圆桌会议”,居民代表刘霞拍着腿笑道:“早该来这儿说理,省得在业主群打‘口水仗’。”

这样的场景在升级后的“一站式”中心已成常态。整合综治、信访、司法、热线、物业5个常驻部门力量,按照其他部门随叫随到的原则,配备专业团队,这里既是矛盾调解室,更是普法课堂、心理疏导站。截止目前,接待群众519人,提供法律政策等相关咨询810余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55件。其中七成通过“调解+服务”模式实现“事心双解”

“情·理·法”三重奏:调解桌上的“中国智慧”

在黄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员赵倩倩的办公桌上摆着个特别的“解忧罐”,里面装着居民手写的感谢纸条。“上月调解完亲子矛盾,孩子悄悄塞给我这个。”她取出张折成心形的字条,上面稚嫩的笔迹写着:“谢谢阿姨,让我和妈妈和好啦。”

这种充满人情味的调解智慧,已融入“山雨和谐”品牌的血脉。街道创新“情、理、法”递进工作法:先由“社区熟人”温情破冰,再由专业团队析理明法,最后司法力量托底保障。在处置商场租赁纠纷时,调解组先请来双方都信服的老商户说和,再联动市场监管部门厘清权责,最终促成和解。

“心安黄山”进行时:让温暖在城市肌理中流淌

街道心理咨询室里,咨询师张伟伟的档案柜里收藏着许多特殊礼物——画着笑脸的石头、手折的千纸鹤。这些礼物背后都有着温暖的故事。“有位经历婚变的女士经过疏导后,如今已成为社区志愿者,化解矛盾不只是解决问题,更要修复关系。”张伟伟说道。

如今,“山雨和谐”品牌已从调解平台成长为治理品牌。通过“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调处机制,99%以上的矛盾纠纷在社区层面化解。在最近召开的居民议事会上,业委会主任刘伟感慨:“过去觉得‘清官难断家务事’,现在有了‘山雨’滋润,咱们社区越来越有家的温度。”

春日的黄山街道综治中心的展示墙上,一组鲜活的数字静静述说着治理故事——“519次暖心接待”“810次专业咨询”“1855件圆满化解”这些从群众诉求中凝练出的数据,化作调解员案头被茶水浸润的笔记本,化作法律顾问翻旧的《民法典》手册,更化作万千居民舒展的笑颜。这座把“山”的厚重与“雨”的温润写进治理密码的街道,正用“心安”二字,谱写新时代基层善治的动人篇章。(任潇)

0 阅读:0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