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白鹿图(轴)》
为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中华艺术宫近期推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以近180件精品力作、逾1500平方米展示面积,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辉煌15年。
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西泠印社、吴昌硕纪念馆、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君匋艺术院、南通市个簃艺术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等单位支持。该展也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和中华艺术宫“何谓海派·海上名家”艺术系列的最新展项。
展览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底色,齐集吴昌硕精彩力作和翔实的文献史料。展览以1912年作为开端,汇集吴昌硕本人的诗书画印等精品140余件,鲜明地反映了其“由金石入书画”的金石笔意、“破古法”而“出己意”的开拓气度、高古质朴的艺术追求。展览还展出了陈宝琛、陈三立等8位士大夫群体及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等缶门弟子、友人的作品近40件。堪称豪华的作品阵容无疑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的作品不乏鲜少外借展出、难得“合体”展出的珍贵作品。例如,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藏吴昌硕临原始石鼓文《临石鼓全形十条屏》难得一见;两方来自不同藏家的《美意延年》印章在展览中首度“合体”展出;吴昌硕与任伯年、王一亭合作跨度长达21年最终成画的《缶翁行看子》更是本次必看珍品之一。
50余件涵盖吴昌硕艺术生涯的重要篆刻作品,堪称展览另一大亮点。其中包括代表吴昌硕早年初涉印坛探索摹仿的《“武陵人”印》,舒展清丽的线条与其后期印风形成鲜明对比;朱文印“明月前身”则是缶翁66岁时怀念原配夫人所刻;“缶翁”印则是吴昌硕74岁之作,书写意味浓厚。
展览持续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