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2月18日电(程逸黄友靖)“感谢沙县法院的支持和帮助,重整成功后,酒店经营情况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各项经营业务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预订量更是屡创新高!”三明市沙县区广容大酒店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这家曾陷入破产危机的企业,在重整成功后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三明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努力打造“立审执破调”一体化贯通、全方位保障的司法服务体系,以营商环境之“优”,护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执破”融合助力濒危企业破茧重生
三明市某矿业有限公司以开采萤石矿为主营项目,因经营管理不善欠下债务。2019年,债权人黄某以这家公司拖欠其借款180余万元为由提起诉讼。判决生效后,该公司未能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黄某申请强制执行。
于是,法院依法启动评估程序。经评估,该公司的采矿权价值仅为152万元,在此期间,该公司还因拖欠职工工资及其他债务,涉诉纠纷大量“涌”入法院,涉案标的达1000多万元。
三元法院考虑到企业内部还有矿产资源,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而且有意向买受人。于是启动执破融合机制,在对公司的挽救价值和可行性进行甄别后,及时通过“执破直通”机制转入破产程序,快速达成破产和解。最终,和解协议如期履行,在职工债权、普通债权清偿率由0%提升至100%的同时,该公司另有尚未进入司法程序的13笔共计千万元的债务也一揽子解决。
这是三明法院实行“执破融合”,助力企业破茧重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明法院不断完善破产审判机制建设,2024年,两级法院共审结破产案件122件,助推天宸置业、盛隆机械等56家“僵尸企业”迅速出清,帮助立泓置业等4家重点企业通过重整走出困境,共盘活资产5.7亿元,释放土地、房产等不动产面积314.96万平方米。
“府院”联动实现工业不良资产出清
一些厂房因企业经营不善而被闲置,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如何变“废”为“宝”?三明法院的“府院”联动,在二者产生蝶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沙县鼎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因经营需要,曾向兴业银行贷款1750万元,后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兴业银行向沙县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于2018年组织拍卖该公司名下的厂房、设备,因无人竞买而流拍,公司停止经营,厂房和设备处于闲置状态。
终本清仓过程中,负责该案的执行法官在全面了解、调查、走访后,发现该公司名下的厂房、设备保存状况良好,且厂房处于开发区核心地段,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毗邻重点工业产区,配套设施齐全,只是因为冻库的市场需求较少,导致难以找到买家。
执行法官及时与金沙园园区共享该公司的不良资产清单,并发布在“工业不良资产资源数据库”,向社会公示。
2024年9月,雨之润茶业有限公司在司法拍卖平台以1380万元成功竞买沙县鼎泰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名下闲置厂房、设备,并同意免除该公司及其他担保人的剩余债权。这件历时多年的案例终于执行完毕。
据了解,三明法院在涉企执行中,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依法灵活采取查封措施,有效释放被查封财产使用价值,避免程序空转、资源消耗,更好地实现市场主体“挽救”和涉企案件“出清”。
服务延伸营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
近年来,三明法院探索新形势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新机制,与金融部门加强协作,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警示通报、司法建议等方式,促进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风险防范指导。
三明中院主动对接福州知识产权法庭并在三明设立巡回审判点,加入并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六地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推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一体化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24年7月1日实施,为应对新形势的新要求,三明法院于同年6月创新设立“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司法服务中心”,这是三明法院继研究推进绿色金融司法和司法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项新的探索,获评“2024年度福建法院十大改革创新举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