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昌校宇
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座谈会释放了哪些积极信号?民营企业如何更好发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就上述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
章俊表示:“本次座谈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并鼓励民营企业要‘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本次座谈会对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向市场传递的信号是:未来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发挥更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层面日新月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章俊分析称:“十年前,中国民营企业的主体还是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商,但当下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已经是成长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华为、比亚迪、阿里巴巴、腾讯、宁德时代等。”
章俊认为:“从本次座谈会的参会企业来看,‘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这既肯定了过去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又凸显了当前政策层面对科技创新的全面支持。但也需要注意,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还是更加偏重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还需要来自强大的制造业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以人工智能的三要素为例,DeepSeek在算法层面取得巨大突破,但未来要在全社会层面转化为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依然离不开数据和算力。”
章俊认为:“当下和未来,民营企业在前端创新和后端市场化应用会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也需要来自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相关新型基础设施的配套,这需要更多依赖央国企的做大做强做优。因此,未来民营企业和央国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将各自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