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最近这波走势,简直太“炸裂”,撑死大胆的,吓死胆小的。
2月17日,光线传媒(300251.SZ)从涨停到一度跌停,全天波动近40cm。最夸张的是成交量,全天换手率24.23%,成交额223.5亿元。
为何如此疯狂?
核心的关键点在于,自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光线传媒连续暴涨,8个交易日内录得六个涨停,涌入资金超750亿;按2月17日最高点算的话,光线传媒市值一度突破了1200亿元。
注意,作为创业板公司,光线传媒的日涨幅是“20CM”,累计涨幅超300%,赚钱效应可见一斑。
在这种赚钱效应下,广大股民疯狂涌入,即便市值突破了千亿大关,即便公司市盈率已经接近200倍,大家还是像疯了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这群人会是“接盘侠”吗?
咱们还是得从《哪吒2》说起。
毫不客气地说,这部电影作为票房界的“核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即便是那些预言《哪吒2》会爆甚至会创造国产影片新纪录的人,也不敢想象它会爆得如此厉害。
截至2月17日14时,总票房已经突破了120亿元,超过了《狮子王》,进入全球影视票房榜前十名。
咱们可以感受一下这部电影的疯狂程度:
1月29日,《哪吒2》正式上映;
2月5日,总票房突破50亿元;
2月6日,超越《长津湖》成为中国影视票房冠军;
2月7日,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登顶全球影视单一市场票房榜;
2月13日,总票房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20的亚洲电影;
同日,总票房突破100亿,成为中国影视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电影;
2月17日,《哪吒2》跻身全球影视票房前十。
目前,最新的预测是这部影片的总票房将达到160亿元,进入全球影视票房榜前五。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咱们能够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在全球市场拥有极强号召力的话,那么《哪吒2》超越《阿凡达》登顶全球票房第一,也不是没可能。
回到光线传媒。
作为这部影片的投资方和发行方,光线传媒的收入也将“爆表”。2月4日,光线传媒曾发布公告,称该影片带来的收入区间约9.5亿元至10.1亿元。当然,这个数字已经过时了。
按总票房120亿元计算的话,光线传媒将得到25亿元左右的收入,对应的净利润可能接近20亿元。
可能有人要说了,即便把《哪吒2》带来的预期收入全部计算在内,考虑到股价涨幅如此之大,市值更是增长了近千亿,怎么看也属于高估了啊。
老实说,这确实是一个“大坑”。但是,资本市场一旦亢奋,对光线传媒的估值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正如官方所说的那样要打造中国版的神话宇宙,对标美国漫威,这样的话,想象力立马就打开了。
核心的问题在于,对于资本市场画的这个饼,大家觉得能够实现吗?
首先,从2021年开始,光线传媒就开始搞“中国神话宇宙”。但是,真正能够称之为现象级爆品的,目前也只有《哪吒》,像《姜子牙》《深海》《大鱼海棠》尽管也不错,但并不能算大获成功。
其次,2021年以来,光线传媒的业绩并没有想象中出色。2021年和2022年,光线传媒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和2024年实现了盈利。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这种押宝模式,押中了就赚得盆满钵满,押错了就直接“凉凉”,很难具有复制性。
再有,《哪吒》的大获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饺子导演个人。那么问题就来了,究竟是个人成就了光线传媒还是光线传媒成就了个人?接下来又将如何处理与饺子团队的关系?
而且,《哪吒2》的大获成功掩盖了一个弊病,就是对单一影片的巨大投入。假如每部影片都采用跨度长达5年周期、数亿元投入的话,又该如何确保票房的持续成功,一旦不及预期的话就可能巨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整个电影行业的内卷。一旦某种类型的电影大获成功,必然会导致跟风,最终导致同质化严重,观众审美疲劳。
最重要的一点是,《哪吒2》大获成功的背后,也难掩观影人数的暴跌。短视频的崛起让观众的注意力被“瓜分”得七七八八,对电影行业构成严重冲击。
所以,是到了“冷静”一下的时候了。
(转自:泡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