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开的中药方太强了!”“已经开吃第二服效果不错”.......近期,“电子药方”成了不少人赛博养生的新方式。2月18日是雨水节气,也是养脾胃的好时机,记者询问DeepSeek,“脾胃不适,经常腹泻,有什么好方子推荐?”AI深度思考后,仅用时17秒,就给出了一份900多字的详细方案。记者拿着这份看似“完美”的中药方,请教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张伟副主任中医师。
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方案中,AI首先将病情细分为5种证型,即脾胃虚弱型、寒湿困脾型、湿热内蕴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并开出对应的经典方如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四神丸以及中成药。辅助调理还给出山药煮粥、茯苓30g煮水、石榴皮10g煎水等单味药的建议。贴心的是,除了日常调理和注意事项外,也提示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药剂量该如何把握?这是很多吃中药的人最关心的问题。记者在上述方案上追问了deepseek,得到了一个成人常规用量的参考标准,以及用药误区、药材毒性,儿童用量减半等指导。记者发现,虽然每一剂药都明确标注克数,但文字第一段就加粗字提醒,仅供专业医师参考,患者不可自行配药。
这样一套组合拳“中药方”,在张伟副主任中医师看来,还是可圈可点的,“整体来看,证型和方剂很经典,比较中规中矩,但在实际使用中,患者往往很难自行判断哪个方剂最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他指出,中医讲究个体化治疗,强调“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临床上治疗是很复杂的,医学诊断依据的不仅仅是症状,还包括患者的舌苔、脉象、体质及精神状态等信息,这些是AI无法捕捉的。
“通常临床中我们也很少见到经典证型的患者,多数人为兼夹证,病情也更为复杂。”张主任也尝试过DeepSeek在临床中的应用,“输入几个复杂病例后,并没有得到太多有效的信息。”但他仍感慨这个平台的强大,对于有医学背景的人,用于学习或是辅助诊疗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想要了解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脾胃病的特色,平台会搜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或是诊断疑难、罕见病时,AI能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平常如何通过DeepSeek获取更有参考性的健康信息?专家总结发现,通常想要咨询的问题,输入的越细节,内容越专业,结果就越具有针对性。但许多中医专家的宝贵经验,未必有完整的文献报道,DeepSeek就很难进行检索与总结,仍存在信息偏差。而对于未经过医生指导自行使用AI推荐方药的患者,张伟也表达了担忧,“AI的建议更多是参考性质,而非最终的治疗方案,随意使用中药方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他指出,日常养生可以适当参考,如果身体不适,或服药后症状不缓解,建议及时医院就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王梦航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