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血”到“造血”,从“等靠要”到“动手造”,湖北省黄冈市梅川镇石牛村用一间千平米的扶贫制衣车间,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2019年,黄冈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带动武穴市梅川镇石牛村招商引资,随着石牛村扶贫制衣车间正式投产,这个曾经经济薄弱、生产落后、人口外流的小村落不仅实现了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的飞跃,更通过村民“共建共治”的模式,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扶贫车间:家门口的“致富密码”
走进占地1000平方米的石牛村扶贫制衣车间,缝纫机的嗡鸣声与村民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乡村振兴的生动乐章。作为村里首个规模化产业项目,起初车间以订单代工生产模式对接全国服装市场,但由于国内相似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激烈,车间能获得的订单数量有限,运营只能勉强维持在盈亏持平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黄冈市烟草专卖局一边邀请业内专家与车间负责人一同探讨分析发展变革之路,一边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为石牛车间争取订单扩大利润。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石牛村制衣车间成功实现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凭借自身低成本、质量高的优势,成功进军海外市场收获了一批稳定客户,如今年产值峰值已突破2000万元。
村民王细妹边缝制衣料边笑着说:“以前只能夫妻二人一块跑到沿海省份打工谋生,每年只有过年才能回来见见老人孩子,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挣3000多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石牛村制衣车间不仅吸纳了60余名村民就业,还通过技能培训让留守村民掌握一技之长,从源头上解决乡村振兴的治理难题。
民生清单:村民成乡村振兴“主角”
产业振兴的引擎轰鸣之时,黄冈市烟草专卖局也不忘投身于石牛村村民们的家园建设。过去三年间,全村100多公里道路从规划到施工,处处可见烟草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一块挥锹夯土的身影。“路是我们自己修的,每一寸都格外珍惜!”村民李大牛指着门前平整的水泥路感慨道。据统计,村民累计投工投劳超1.2万人次,硬是在丘陵山地间开辟出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石牛村的“民生清单”持续刷新:78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夜晚,12座标准化公厕取代露天旱厕,25个垃圾集中点实现分类回收,180余棵梧桐树连成3公里生态长廊。烟草驻村第一书记毛永刚细数变化:“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现在路灯照得亮堂堂;过去垃圾随处倒,现在家家户户自觉分类。”这些改变不仅让村庄整体样貌焕然一新,更体现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正在悄然生根。
振兴新篇:从“脱贫答卷”到“共富蓝图”
站在新起点上,石牛村正谋划延伸产业链条。“我们计划开发‘车间+农户’代工模式,把简单工序分包到户,再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驻村第一书记毛永刚指着规划图介绍。与此同时,村里依托新建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的构想也提上日程。下一步,石牛村计划利用现有的自然风光和新建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和观光农业。这样一来,游客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乡村景色,还能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从扶贫车间到美丽乡村,黄冈市烟草专卖局用石牛村的实践印证: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强筋骨”,更要让百姓当“主心骨”。未来,黄冈市烟草专卖局将继续加大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学习各地区先进经验,进一步巩固乡村振兴成果,不断为黄冈城市发展建设贡献出国企力量。(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