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美国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高官会谈,寻求重启跌入谷底的双边关系,就结束俄乌冲突试探着启动谈判。
此前一天,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提议下,欧洲多国领导人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紧急会议,商讨乌克兰局势和欧洲集体安全等议题。
分析人士指出,美俄单独谈判令欧洲担忧自己被排除在乌克兰和平进程之外,此次在巴黎举行的会议被视为欧洲对美国的“回击”,未来美欧跨大西洋关系裂痕愈发明显。
持续4个半小时,美说与俄达成四点共识
俄新社18日援引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的话报道,俄罗斯与美国官员在利雅得举行的会谈进行得“不错”,双方就所有议题进行了严肃对话。据悉,俄美会谈持续了4个半小时。
乌沙科夫表示,俄美同意考虑彼此利益,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他强调,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太可能在下周举行会晤,目前很难谈论具体会晤日期。乌沙科夫还表示,双方代表在会谈中阐述了各自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原则立场。两国关于乌克兰问题的谈判团队将进行接触,普京将确定俄方谈判团队人选。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同日表示,加入欧盟是乌克兰的主权权利,但俄方反对乌克兰加入军事联盟。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美会谈非常有益,双方倾听了彼此的意见,美方开始“更好地”理解俄方立场。
美国政府代表团在会谈后对媒体表示,此次会谈后的第一步举措将是恢复美俄两国外交使团的正常运作。
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说,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声明说,首先,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解决双边关系中的棘手问题,其目标是采取必要措施,使两国外交使团的运作正常化。其次,双方同意任命各自的高级团队,着手努力以持久、可持续且为各方接受的方式尽快结束乌克兰冲突。第三,双方同意为未来在共同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及经济和投资机会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这些合作将随着俄乌冲突结束而出现。第四,当天与会团队承诺将保持接触,确保以及时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推进谈判进程。
在上周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方代表表示,欧洲不会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据乌媒体报道,泽连斯基17日说,乌不会参加在沙特举行的美俄谈判,也不会承认没有乌方参与的任何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协议。
美方试图通过与俄方单独谈判,寻求解决乌克兰问题之道。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门镜认为,这其中包含特朗普对待俄欧乌三者角色的不同定位,“在他眼中,普京是一个强人,俄罗斯仍是不能被忽视的军事力量;欧盟27个成员国总是‘七嘴八舌’,作出任何一个真正的决策都需要各种妥协和斡旋;支持乌克兰更是赔本的买卖。”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胡春春认为,如果美俄达成的协议对乌克兰来说完全不能接受,那么,乌克兰和欧洲又将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门镜则认为,如果谈崩,特朗普也未必不会回到乌克兰和欧盟这边,但与之相伴的是,乌克兰和欧盟需要思考用什么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
“紧急会议难有实际作用”
在17日举行的紧急会议上,欧洲本想就乌克兰问题协调立场,但是三个小时的峰会未能取得预期效果,还暴露了欧洲内部的分歧。
据法国媒体报道,17日的会议最大分歧在于是否在维和框架下向乌克兰派遣部队。会议结束后,马克龙并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发表公报。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英国在必要时会派遣地面部队。德国和西班牙持反对态度。德国总理朔尔茨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阶段讨论这个问题“为时过早”,他不希望“对乌克兰实施强制性和平”。
“紧急会议不可能有实际作用,”胡春春说道,“俄乌打了三年了,欧洲都拿不出一个一致、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今在紧急情况下更不会有。可选择的方案有两种:一种是战场上决胜负,一种是双方妥协。但对欧洲来说,第一种做不到,第二种从情感和理念上不接受。”胡春春认为,紧急会议的真正目的就是谈论美国这个变数,这个变数撼动了两个层面:一是乌克兰最大的支持方准备退出;二是北约乃至西方秩序现在要讲成本收益,美欧关系的基石恐将被进一步削弱。
对于英国积极派兵的态度,门镜表示,英国的表态只是表达了一个意愿。“即便有这样的表态,英国国内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比如有没有这个财力,有多少人员能够派出去,都是很大的问题。”
北约秘书长吕特在紧急会议后表示,欧洲准备采取主动行动,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但是,吕特的表态并未释放出乌克兰会否加速“入约”的信息。对此,门镜和胡春春都认为,在当前背景下,乌克兰“入约”几乎不可能。门镜说:“北约最重要的声音来自美国,而美国现在基本上不会考虑乌克兰在近期加入北约的问题。”胡春春认为,除非欧洲撇开美国另起安全炉灶,但是这个设想过于大胆,超出了欧洲人的胆略,“入约”问题暂时只有搁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