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瘦7斤、7天瘦10斤……在某短视频平台直播间,500多万粉丝的女网红带货“减肥神药”,不少消费者心动下单,服用后却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该“减肥神药”中非法添加了处方药“苄氟噻嗪”。从委托生产到直播带货、饥饿营销,一条非法添加黑色链条环环相扣。记者了解到,网售减肥食品已成为不法分子非法添加“重灾区”,且添加物种类迭代迅速,增加了检测鉴定和侦办打击难度。(2月18日《经济参考报》)
这次调查发现,“减肥神药”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且一直存在,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从早年添加西布曲明,到近年来转向利尿剂,非法添加物的迭代始终与一些药品的功能开发和监管打击的方向保持一致。并且随着“减肥神药”的迭代更新,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一条生产与销售的黑色产业链。
以动态的眼光来看,不同时期的“减肥神药”各具特点。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老顽疾频现新动向。比如早期的非法添加物以抑制食欲为主,随着这类成分成为监管的重点,不法分子就会另辟新路,用新的非法添加物来逃避监管和欺骗消费者。“减肥神药”用快速演变来逃避监管,不仅考验检测技术,让执法面临更大的难度,而且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滞后于“减肥神药”的变化,发现上当往往已深受其害。
目前出现的“减肥神药”同样出现了一些新苗头、新动向。比如从销售渠道来看,直播平台的兴起,让“减肥神药”从地下作坊变成了直播带货。从非法添加剂的种类来看,“糖豆”加利尿剂导致的复合作用,更容易迷惑消费者。当“减肥神药”也采用饥饿营销策略时,部分消费者在“只求买到”的心理影响下,就会更加难以想到健康受损;当制售“减肥神药”也开始注重服用感受时,就会让一些减肥人员更加敢于铤而走险,甚至明知此药毒性较大,也愿意冒险一试。
可以预见,将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减肥神药”还会不断出现新动向。比如近段时间,司美格鲁肽的减肥作用受到广泛热议,假如糖尿病药被非法添加进“减肥神药”,甚至公然将之包装成绿色产品,就很容易再次掀起一股追捧潮。在电商成为产业销售的主渠道背景下,“减肥神药”的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和隐蔽,让消费者和监管部门更难以发现。
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减肥神药”,监管和维权就会被动地处于骗术的“下风”。打击“减肥神药”不仅要具备前瞻性眼光,而且要对趋势加以预判。“减肥神药”老顽疾频现新动向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紧盯减肥市场动向,及时调整监管重点,并根据变化持续更新监管方式,方能让“减肥神药”无论怎么包装,均无法逃避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