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关”卫星再获新发现,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19 15:33:51

“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P)用一次新发现,展现了它在捕捉宇宙中转瞬即逝的新型X射线源方面的独特能力。其在发射入轨后,利用搭载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在邻近星系小麦哲伦云内,观测到来自一对罕见天体的短暂且高能量的X射线辐射事件。2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表,这也是欧洲航天局首篇基于EP数据的论文。

这对奇特天体组合从X射线爆发到逐渐消退的全过程,被“天关”卫星全程追踪记录。当WXT捕捉到信号后,科研团队随即调用卫星上的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进行定向观测。“这个新的X射线亮点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观察的是某种不寻常的东西,只有‘天关’卫星能够捕捉到。”西班牙空间科学研究所的博士后历西奥·马里诺(AlessioMarino)说。

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科研团队研究了该双星系统不同波长范围内的X射线变化,以及爆发物质中存在的氮、氧和氖等元素。“我们很快意识到,这是极为罕见和珍贵的发现,它们是一对非常难以捉摸的天体。”历西奥·马里诺说,这对罕见的天体组合包含1颗质量超过太阳10倍的炽热大恒星,以及1颗质量与太阳相当的致密白矮星,这样的组合并不多见。两颗恒星紧密地相互环绕运行,白矮星凭借强大的引力场不断从伴星拉扯物质,直至引发一场失控的核爆炸,其波长范围涵盖了从可见光到紫外线以及X射线的广泛区域。

欧洲航天局相关专家表示,这类爆发极为罕见,它们最适合用低能X射线进行观测,“天关”的问世让科学家能够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天体源,这充分展示了卫星变革性的探测能力,并检验当前科学界对大质量恒星演化的理解。

“此次成功探测,也是‘天关’卫星成功开展国际合作的体现。”“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袁为民表示,该卫星的研制由中国科学院主导,欧洲航天局、德国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和法国航天局以国际合作形式参与,并在数据共享和科学管理方面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国际联合科学团队,成员来自10余个国家。“‘天关’卫星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空间科学时域天文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全球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X射线数据支持,同时也促进了技术和科学的交流与创新,推动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