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确诊罕见疾病,多学科联合救治,宝宝出生一周内成功手术

极目新闻 2025-02-19 18:10:18

极目新闻通讯员黄洁莹方向

豆豆(化名)在妈妈肚子里就被查出患有罕见的先天性鳃裂囊肿,出生后极易发生气道梗阻导致窒息。幸运的是,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多学科专家迅速行动,在豆豆出生后一周内成功完成了微创手术。2月19日,豆豆的父母带着他前来复查,结果显示恢复良好,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孕期查出胎儿患病,医院组建“护婴天团”

家住湖北汉川的陈女士在孕7个月产检时,发现胎宝颈椎前方有囊性包块,出生时可能引发气道梗阻导致宝宝呼吸困难,她和家人曾辗转省内多家医院求医。2024年11月底,经亲友推荐,陈女士来到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杨慧接诊后判断病情特殊,随后医院组织产科、新生儿科、小儿外科、耳鼻喉科、手术麻醉科、医学影像科、超声诊断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

专家预判宝宝出生后将面临“三重大山”:囊肿压迫导致出生窒息风险增高,分娩后可能存在气道建立困难,以及手术时如何保护好颈部囊肿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经过周密计划,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三步走”的救治方案:出生即刻插管、稳定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精准口腔内微创手术。

宝宝顺利分娩,多学科接力救治

2024年12月24日,陈女士接受剖宫产手术,顺利分娩了一个7斤重的男宝。守护在旁的新生儿科医护接力救治,迅速对宝宝的呼吸情况进行了评估,发现有气道梗阻表现,立即进行了气管插管,使其呼吸道得以畅通。随后患儿在新生儿科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和静脉营养治疗,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随后,耳鼻喉科专家团队接过了手术这一棒。经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宝宝被确诊为新生儿鳃裂囊肿,咽部有个梨状窝瘘管口,喉部分泌物通过瘘管口进入囊肿,使囊肿越来越大,占满并压迫了整个气道,必须尽早手术治疗。

常规的成人鳃裂囊肿手术是切除,但新生宝宝生命体征不稳定,切除术创口大,后期恢复及护理难度高,耳鼻喉科团队为宝宝制定了内镜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案。

毫米级手术操作,创造生命奇迹

2024年12月30日,在新生儿科、外科、手术麻醉科的保障下,耳鼻喉科主任段传新与副主任医师张飞带领医护团队为宝宝进行内镜微创手术。两位专家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囊肿穿刺抽出囊液,囊肿松软且触碰后会活动,对于穿刺定位和力度要求非常高。然后,专家们通过内镜下支撑喉镜精准找到仅有毫米大小的瘘管口,对其进行低温等离子封闭,保护了瘘口周围的黏膜组织,顺利完成这台毫米级操作的新生儿手术。

术后,患儿转入新生儿科,在医护人员精心救治和护理下,伤口恢复迅速,术后3天顺利拔出气管插管,术后9天顺利实施经口喂养,超声及纤维喉镜复查瘘口修复良好,囊肿基本消退。解除了“生命危机”后,宝宝发育良好,出生21天后顺利出院。

2月19日,父母带着宝宝来院复查,结果显示患儿呼吸、喂养均正常,颈外穿刺部位无疤痕,电子喉镜检查喉部瘘管口已完全封闭。这个仅50多天的宝宝活泼壮实,喜欢到处打量观察。“孩子生长发育很好,特别有劲儿。”宝宝的父亲刘先生说。

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张漪介绍,新生儿先天性鳃裂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全球报道不足千例。若孕妈妈产检发现胎儿异常,一定不要错过22周至24周系统超声筛查的关键期,并选择具备胎儿医学中心的医院进行分娩。

(图片由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提供)

0 阅读:38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