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字当头,连云港绘就新春奋进图

新华报业网 2025-02-19 20:32:53

开启新春序章,连云港以“干字当头”的拼搏之姿,在港口、工地、车间掀起奋进浪潮。

从全市“新春第一会”上提出的招商“组合拳”和打造营商环境“金招牌”,到重点项目现场的机械轰鸣、企业生产线上的昼夜不息,这座“一带一路”强支点城市正以“开局即冲刺”的节奏,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每一滴汗水都在为“十四五”收官战注入动能,连云港正以实干笃行的姿态,在黄海之滨绘就一幅澎湃跃动的新春奋进画卷。

主战场抢开局谋先机

人勤春早争朝夕,连云港徐圩新区的建设热潮已全面掀起,各大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展现出港城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奋进姿态。以全速奔跑的“热度”与“速度”,徐圩新区为连云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中韩科锐包装领域新材料项目现场,塔吊高耸,施工车辆穿梭,工人们齐心协力赶工期。该项目由韩国SK与卫星化学合资设立,是徐圩新区首个实体化运作的韩资项目,规划一期投资16.4亿元,项目计划年产4万吨高端包装领域新材料EAA。“我们挂图作战,项目建设在高效推进,已完成设备基础及配套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今年将完成设备安装、工艺管道等施工,确保项目高标准中交。”中韩科锐新材料(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炫说,目前,我国以EAA为代表的丙烯酸类共聚物所需产品全部依赖进口,该项目建成后有望打破这一局面。

不远处,奥升德连云港年产20万吨己二胺项目也传来喜讯。作为奥升德在美国以外的首座化工生产基地,该项目一期已于2024年8月一次性安全投产,后续将利用园区资源,生产己二腈及下游尼龙新材料。奥升德功能材料(连云港)有限公司厂长丁杰介绍,去年年底至今,工厂装置首次过冬,成功经受低温考验,节后生产情况良好,员工们以积极高效的状态投入工作。

徐圩新区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全球化工园区坐标系,以产业链为基础,夯实创新链,完善供应链,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石化产品集群。2024年,徐圩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增速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6%;外贸进出口额达108.6亿美元、增长28%,总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之一,徐圩新区已形成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石化产业集群,正加速推动与周边石化拓展区联动成片、链群成势,带动形成超千亿吨级石化下游产业,铸强连云港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

展望2025年,徐圩新区将聚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突出抓好产业项目“222+N”攻坚行动,把项目引建作为新区发展主引擎,更大力度招项目扩投资,以项目突破带动高质量发展提速。同时,聚焦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三个方向实施精准招商,强化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在谈项目加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加快构筑特色鲜明的园区竞争优势,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徐圩新实践迈向更广阔前景。

重大项目开工点燃发展新引擎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新春伊始,连云港市紧抓重大项目开工,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8日,位于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的江苏恒基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及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4.62亿元,主要生产负极材料前驱体及高密度煅后焦,是新兴储能材料和石墨电极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约43亿元,将为园区提供低碳、稳定和可靠的蒸汽等热源,降低园区蒸汽成本,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

“我们将持续推行‘一项目一专班’机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帮办手续、全程跟进,争分夺秒抢工期、千方百计破难题,让重大项目早开花、结硕果。”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李来刚表示。

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连云港涌现。2月13日上午,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百佳年代高分子材料生产项目开工活动。该项目总投资20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突破12亿元,年纳税额超过3000万元。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茹正伟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在连云港加大钙钛矿、叠层钙钛矿等前沿封装技术的投入,因地制宜开展适用于海洋环境的耐候性防腐材料研究,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材料技术难关。我们也将充分结合连云港石化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与当地优秀产业链伙伴协同合作,不断优化连云港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连云港市今年共有22个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2675.4亿元。这些项目涵盖钢铁、石化、新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海洋产业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产业升级项目,也有新兴产业创新项目。连云港中复神鹰碳纤维材料项目、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长链多肽药物规模化生产项目等,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为连云港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以“项目为王”为导向,连云港全市上下全力保障项目全要素、全流程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

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

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现场,经过4年多的建设,大科学装置平台已经全面进入验收阶段。作为我国化石能源领域唯一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国高参数大功率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的空白,为燃气轮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开发提供先进的试验平台。据介绍,该平台已经与30余家单位组建用户委员会,推动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今年,装置有望全面建成,将为连云港石化基地等临港产业发展提供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

此外,716研究所国家濒海试验技术创新中心成功揭牌,即将竣工投用;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加快建设,7000吨级试验船即将海试,1500吨级试验船和百吨无人艇抵连科研……连云港科技力量不断壮大,为产业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动力。连云港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连云港正全力建设全省科技创新北翼策源地。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去年,连云港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连续四年位居苏北第一。今年,连云港将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项目省地联动,加快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打通全链条创新。此外,连云港还积极布局建设花果山科创走廊,打造区域创新资源集聚区,推进战略科技力量持续突破。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4年,连云港获批一类新药3个,总量保持全国领先,医药产业完成产值约700亿元。“我们正在从以往的跟随式创新稳步向源头式创新迈进。”恒瑞医药副总经理、连云港研究院院长孙琼自豪地说,“以我们团队主要做的小分子药物为例,就是要从头设计全新的分子,拉开差异度,使其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孙琼说,目前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超400亿元,位居全国医药行业前列。

今年,连云港将开展青苗筑链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80家,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春风”送暖筑牢民生之本

打磨、涂胶、描线……在江苏图婳美甲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在作业台前专心致志地制作手工穿戴甲,这个产业在东海县已吸纳约5万名就业者。

新春伊始,连云港通过“春风行动”、乡村招工大集、创业园建设等举措,全力推进就业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筑牢根基,助力新春“开门红”。

东海县利用水晶、穿戴甲等特色产业优势,举办“春风行动”暨返乡人员就业专场招聘会,吸引众多求职者与企业深入交流。“为企业招聘为发展揽才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东海县劳动就业管理处主任侯玉柴说,针对返乡人员的专场招聘活动,去年东海县“靶向”举办了81场次,为企业招送用工1.3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数量位居连云港市首位。此外,灌云县、赣榆区等地也通过举办招聘会、直播带岗、乡村招工大集等形式,将就业岗位送到群众家门口。

春节期间,连云港市各级人社部门抢抓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的关键节点,大力开展“春风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服务夜市等形式,集中帮扶换岗流动劳动者实现就业,全力保障企业开工复产用工需求。据统计,截至2月17日,全市人社系统走访重点企业511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85场次,筹集发布岗位信息7.1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9870人。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还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新春过后,灌南两岸青年创业园内,30多家中小微企业热火朝天忙生产、赶订单。几年前,两岸青年创业园董事长费云健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返乡创业,在灌南投资建设两岸青年创业园,为怀揣梦想的留乡返乡青年搭建创业就业平台。“我们架起了创业者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桥梁,把政府关于创业就业的政策传达给创业者。同时也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理念,把他们的诉求反映给党委政府,让创业者少走弯路。”费云健说,目前创业园入驻企业超过100家。

灌南中骏切削刀具有限公司去年11月入驻两岸青年创业园。“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们下半年将引进6台进口加工型设备,扩大规模。”公司总经理刘道艳说。

连云港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今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扶持成功创业1.1万人,带动就业4.4万人;同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新增数字经济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连云港市人社部门将持续办好每周人才集市、招聘夜市等招聘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交替发力,确保招聘24小时“不打烊”,为连云港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赵芳胡阳梅吉凤竹

通讯员毛莎莎殷开军毕建宇段慧明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