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出的教育回应。
近年来,韶关市武江区积极深化初中教育集团化办学管理改革,整合辖区教育资源,将区内7所公办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架构,建立1个初中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将作为新引擎,为推进武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武江初中教育集团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由核心校党组织书记担任,按程序选举产生教育集团的党委班子,教育集团党委共同研究、协商集团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执行、监督及保障,并通过对教育集团一定范围内的放权赋能,增强教育集团自主性、责任感和创造性,促进教育集团各校之间互学共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增强武江区初中教育综合改革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武江区初中教育党建、教育教学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在教学教研方面发挥集团化办学的最大优势?在《武江区初中教育集团、公办幼儿园教育集团党委放权赋能实施方案(试行)》中明确,由教育集团组建专门的教育教学组,通过紧密的教育教学研究合作,组建学科、部门或跨学科、跨部门的科研团队,并借助专家指导、名师工作室引领、青蓝结对互助以及学科或部门的深入研讨,全面提升教育集团内各校的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等质量。
同时,通过统筹协调,建立集团内部的优质课程资源库,使得集团内各校能够共享特色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培训研修和教科研的成果,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此外,集团党委将统筹各成员校参与省市区级课程项目创建,对集团各校的特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提炼,进一步强化集团内部的特色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只有优秀教师流动,才能使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流动。在众多家长关注的师资力量组建方面,武江初中教育集团化办学将创新引领手段,促进教师交流和专业成长。在集团内通过名教师跨校走教、骨干教师跨校支教、青年教师跨校跟教,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实行“对等式”或“支援式”的方式,派出中层干部、教师进行交流轮岗等,构建管理人员和教师大流通、大融合的良好格局。同时,还将分学科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设立名师工作室、建立集团校集中研训研修制度,通过“校带校”“师带徒”等培训项目,实现集团内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武江初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曾展华立足集团发展,提出“一中心、两育、三队伍、四风、五环节、六习惯”的系统发展框架,强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深化育人育分双效协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教师是学校的根本,学生是学校的品牌,课堂是学校的生命力,我们教育集团将聚焦核心要素,夯实发展根基,以学生全面发展擦亮育人品牌,用课堂效率提升激发教育生命力。”曾展华表示。
文、图|记者欧阳志强通讯员丁琳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