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破亿,申报两月却未获受理,双英集团北交所上市缘何开局不顺

新浪财经 2025-02-20 02:33:15

导读:在2024年12月末,北交所曾一口气受理了多达30家企业的拟上市申请,但经营态势和业绩规模均让这批上市受理企业中大多数望尘莫及的双英集团,却并未出现在北交所的受理名单中。时间已近两个月过去。眼看2025年2月下旬将至,双英集团北交所上市的推进缘何还依旧卡壳在了受理环节中?

本文由叩叩财经(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在经历了2024年12月底一大批企业的集体上市申请受理后,新年伊始,北交所的上市发行审核推进似乎再次陷入推进缓慢的静寂期。

2025年过去已近两月,在申报受理流程中,仅有一家企业入得北交所的“法眼”。

是北交所上市申报项目的后续储备不足所致?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叩叩财经获悉,截至目前至少还有4家在2024年底已经提交上市申请的企业至今未获得北交所的受理,分别为广西双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双英集团”)和无锡卓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卓海科技”)、江苏金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红股份”)、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烽光电”)。

在北交所于2024年最新发布并实施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审核规则》(下称《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中,其第十二条明确指出,北交所将在收到企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按照上述规定,这批于2024年底便提交北交所上市申报却至今未获受理的企业都已经明显超期。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上述企业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失败。

按照《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在五个工作日内未被受理的企业,尚有补正上市申请材料的机会,“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不齐备的,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事项。发行人应当予以补正,补正时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多次补正的,补正时间累计计算。发行人在三十个工作日内提交补正文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延期补正文件的书面申请,并说明理由;经本所认可的,可适当延期。”

这四家上市第一步即受挫的企业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便是双英集团。

的确,仅从双英集团的经营态势和业绩来看,其拥有闯关A股沪深主板的实力。

作为一家主营从事汽车座椅、汽车内外饰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在2023年中,双英集团录得营业收入便达到了22.05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也顺利突破亿元大关——这也使得其满足了目前主板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

事实上,双英集团一开始的上市目标也是剑指深交所主板IPO而来的。

2023年3月27日,双英集团与国金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于2023年3月29日向广西证监局报送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据彼时其公布的上市辅导备案信息显示,双英集团拟在国金证券的保驾护航之下向深交所主板发起冲刺。

直到2024年10月10日,双英集团才以自身战略规划为由,才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计划临时变更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顶着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破亿的光环而“屈尊”对业绩要求相对较低的北交所上市,双英集团的此次北交所上市之旅在外人看来应顺风顺水、手到擒来才对。

但怎料到却开局便遭遇不顺。

2024年12月17日,双英集团的此次上市辅导在经历了近20个月的辅导周期后,终于获得广西证监局的验收通过。

紧接着,在2024年12月23日,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

但令人惊讶的是,在2024年12月末,北交所曾一口气受理了多达30家企业的拟上市申请,但经营态势和业绩规模均让这批上市受理企业中大多数望尘莫及的双英集团,却并未出现在北交所的受理名单中。

时间已近两个月过去。眼看2025年2月下旬将至,双英集团北交所上市的推进还依旧卡壳在了受理环节中。

对于北交所上市申报久久未获受理一事,曾有接近双英集团的人士向媒体回应称是“因为公司在递交材料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及时,然后年前IPO申报的项目也比较多,所以中间一环稍微拖一下就会影响整个受理进度。”

但显然,上述接近双英集团人士将上市申请受理受挫的原因归结为“递交材料不及时”的解释似乎并不能站得住脚。

因为多家在双英集团之后才提交申报的拟北交所上市项目都赶在了2024年12月底之前获得了受理。

如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原力数字”),其于2024年12月26日才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2024年12月31日,原力数字便获得了北交所出具的上市受理通知单。

浙江正导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导技术”)更是在2024年12月30日才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仅仅一天之后的2024年12月31日,正导技术的名字也顺利出现在了北交所上市受理的名单中。

那么营收规模数十亿、净利润破亿的双英集团,其北交所上市究竟缘何卡壳在了申报环节了?

“这或与其在申报上市前出现了重大人事变动有关。”有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经,在此次双英集团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一个多月前夕,在其间任职多年的总裁李毅突然以“个人原因”蹊跷离职。

“公司的总裁可谓是企业的掌舵人,把控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对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公司上市前,总经理的稳定性和能力对于公司的运营和上市准备至关重要。”上述投行人士坦言,企业总经理的“蹊跷”离职,显然已经构成了重大事项,申报上市企业需要进一步证明其离职将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构成重大影响。

因上市申报前,公司至关重要的总裁一职出现突发性变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上市节奏,双英集团已不是近期的首例。

如在2024年内唯一当年备案并在当年完成上市辅导,也是2024年中上市辅导耗时最短的企业——上海底特精密紧固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底特”)就是先例(详见叩叩财经相关报道《2024年唯一当年备案当年完成上市辅导的上海底特“掉队”,振江股份分拆上市遭变局:关键时刻总经理突然离世,独立性及内控有效性待榷》)。

早在2024年7月31日便完成上市辅导的上海底特至今已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却迟迟还未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就其申报一再延后的原因,除了解决其员工的股权激励问题耽搁了时间外,便是其总经理在2024年12月初突发意外不幸逝世。

1)任职长达5年的总裁在上市申报前夕的蹊跷离职

双英集团对于北交所应并不陌生。

虽然其为了满足北交所上市条件,于2024年11月6日于新三板开始挂牌交易,但这也仅仅是双英集团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的一次回归。

早在2016年时,双英集团就曾登陆新三板,两年后的2018年,为了筹谋IPO,双英集团毅然决然地挥别了股转系统。

如今携带傲人的业绩归来申报北交所上市,双英集团的确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

除了2023年以超22亿的营业收入和破亿的净利润傲视同期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其他企业外,毕竟目前264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的2023年收入中位数仅为3.72亿元,进入2024年中,其经营态势依旧在向好发展。

据双英集团此前披露的202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2024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15.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5%,净利润为2855.92万,较去年同期增长29.01%。

但就在双英集团信心满满地向北交所正式发起冲刺时,一起在其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人事变动,或成为了其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2024年11月14日,双英集团在眼看上市辅导验收即将到来之时,其此次上市的相关发行议案也正式出炉。

按照相关议案,此次双英集团在北交所上市拟发行不超过3802.16万新股,以募集高达6.9亿资金分别用于“双英集团新能源汽车座椅建设”、“重庆聚贤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厂房新建”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等三大项目,此外,还将其中的2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仅仅五天后的2024年11月19日,就在双英集团北交所上市申报眼看一切基本就绪只待辅导验收结果之时,其时任总裁李毅突然以“个人原因”提出离职,此时距离本次双英集团正式向北交所上市申报仅已不到一个半月时间。

据李毅的公开简历披露,其在业内有过多年的从业管理经验,于2019年9月加盟双英集团出任总裁一职,至其离职之时,已五年之久。

也正是在李毅的带领下,近年来,双英集团的业绩实现了猛进式的突破。

可以说,双英集团此次的北交所上市,从挂牌新三板创新层到上市辅导,都是在李毅的主控下完成,眼见上市申报在即,其本人宣布离职。

在李毅离职之后,双英集团董事长杨英“临危受命”兼任起了总经理一职。

双英集团最初成立之时,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夫妻店”,由杨英与其配偶罗德江出资设立,但双英集团成立至李毅离职为止,杨英皆仅出任其董事长一职。在李毅加盟之前,负责整体运营的总裁一职则由罗德江出任,在从双英集团总裁的职位上卸任后,有了李毅这个职业经理人的“接手”,现年59岁的罗德江近几年来仅以战略顾问的身份在双英集团中存在。

“原总裁离职后,杨英接手相关工作是否能延续双英集团前几年的发展态势,这依然是一个待解的疑问,纵然双英集团声称李毅的离职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但一个掌舵公司运营长达5年的关键人物的离职,说不影响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恐怕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话便能够证实的。”来自于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资深保荐代表人也认为原总裁的离职将对双英集团的上市产生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

李毅虽然已从双英集团离职,但在双英集团中,其还通过股权激励间接持有30万股股份。

“幸运的是,李毅的离职应不涉及到双英集团对相关股权激励股权的回购,不然,双英集团的上市申报还将进一步延期。”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补充道。

根据《北交所上市审核规则》,存在尚未实施完毕的股票发行、重大资产重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发行、收购、股票回购等情形的,北交所将不受理其上市申请。

据叩叩财经获悉,双英集团为“绑定”李毅,在2023年11月14日曾授予了李毅30万股股份的股权激励,根据其此时最近一次外部投资者转让价格确定公允价值为11.44元/股,授予李毅的价格3.30元/股,双方也约定李毅对双英集团的服务期为5年。

李毅在2019年9月入职双英集团,至其宣布离职之时,时间也已超过5年。

如上述所言,与双英集团面临上市前夕因人事变动等问题影响北交所申报进展的近期还有上海底特。

在2024年7月就完成上市辅导的上海底特最开始之所以并未如其他大部分企业一样立即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报,最初便是因受股权激励的员工离职,按照相关协议,其需要对相关股权进行回购并注销。

这便让上海底特同时涉及到了股权回购和注册资本的减资流程,这就让其在上述程序完成前,不符合北交所上市申报的条件。

2024年12月初,上海底特眼看回购程序完成,并修订了《公司章程》完成注册资本的变化后,以为北交所上市申报的障碍将清,谁曾想,更大的波折随后便到。

2024年12月4日,上海底特突然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总经理杨大泓先生近日因突发意外不幸逝世,并表示杨大泓先生在任职期间恪尽职守、勤勉尽职、认真履行了作为公司董事及总经理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大泓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60394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2883%。

杨大泓作为上海底特的“掌舵者”在其间工作已长达17年之久。

“拟上市企业的总经理突然产生重大变动,无论是去世还是离职,对企业管理和经营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虽然不至于让企业完全不符合上市要求,但需要看企业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经营表现是否受到冲击,来向监管层证明企业经营已经回稳”。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指出。

“近一年来,自从2024年4月‘新国九条’落地后,包括北交所在内,上市受理及审核的尺度都在明显收紧,那些通过上市辅导却迟迟未向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除了业绩变动的影响外,监管层对于企业的合规性也更审慎。”上述资深保荐代表人补充道,其透露在近期刚刚受理的北交所某上市企业,曾在2024年上半年时就曾首次提交上市申请,但并未被受理,原因之一即是在中介对其此次上市核查时,发现曾存在信息披露瑕疵,由此判定可能引发新三板的处罚,于是需等待新三板的相关监管措施正式下发,才最终得以成功申报,“因企业的信披瑕疵并不算重大,并不会对上市造成实质性影响,按照2024年之前的审核流程,上市申报及审核与新三板的监管措施可以同步推进,但如今此种模式已然行不通了。”

2)十年坎坷上市路:曾是“九鼎系”押宝企业

双英集团此次上市的波折并不仅仅出现在正式申报之时。

仅在上市辅导期,双英集团就上演了数易中介保荐机构的戏码。

双英集团的此次上市之旅,在2021年初便正式提上议程,当年2月,双英集团就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与申港证券签订辅导协议,并提交广西证监局备案。

仅仅半年多时间后,2022年9月,双英集团突然向广西证监局申请变更其上市辅导机构,终止申港证券对其的上市辅导,转而投向了长江证券。

然而双英集团与长江证券之间的辅导合作关系似乎进展得也并不顺利。

又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2023年3月17,双英集团曾与长江承销保荐充分沟通及协商后,双方一致同意解除辅导协议,长江证券终止对其上市的辅导工作,并于2023年3月29日向广西证监局报送了终止辅导备案申请。

在上一番上市备案尚未完全终止之后,2023年3月27日,双英集团又迫不及待地与国金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由此又拉开了新一轮的上市辅导序幕。

这一次,国金证券总算是陪双英集团走到了上市辅导的最后,并来到了北交所的大门之前。

如果要细究这家成立已届20年的企业的资本化之路,双英集团对资本市场的觊觎可以追溯至十年前的2015年。

彼时,双英集团还曾是在A股市场叱咤一时如今却几乎销声匿迹的颇富争议的PE集团——九鼎投资下以重注的企业。

2015年6月,双英集团进行了其成立以来的首次增资扩股,在原本由其实控人杨英、罗德江夫妇二人“夫妻店”的模式下,引入了三家外部战略投资机构。

九鼎投资也正是在此时动用旗下两大平台——嘉兴九鼎策略一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嘉兴九鼎”)、苏州夏启安丰九鼎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苏州九鼎”),入股其中。

在最高峰时,嘉兴九鼎、苏州九鼎曾合并持有双英集团高达15%的股份。

2016年12月,九鼎投资旗下另一投资平台重庆振渝九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重庆九鼎”)再次通过增资扩股进入到了双英集团的股东名单中。

根据双英集团及其实控人与九鼎投资旗下几个平台在2015年签订的相关投资协议显示,双英集团需在2015年12月31日前提交新三板挂牌申报材料并获受理,并在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新三板挂牌。

此外,双英集团还在2016年12月向重庆九鼎等几家投资机构承诺,若其未于2017年12月31日以前提交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材料申请并获受理,或公司未于2020年6月30日之前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并上市,将按约定价格向这些投资者回购相关股票。

2016年6月16日,双英集团顺利在新三板挂牌,这也完成了其对九鼎投资的最初承诺。但至于在2017年12月31日前提交上市申请并在2020年6月30日之前上市,双英集团显然是“失约”的。

2018年中,九鼎投资遭监管封杀的传闻正式出街,就此九鼎投资开始全线收缩,2019年末,以双英集团“上市对赌”失败之由,九鼎投资相关平台要求其实现股票回购的“承诺”,由此,“九鼎系”才从双英集团的股东名单中消失。

(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