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肖女士确诊时已经处于宫颈癌晚期,可用的治疗方法都用上了,但一年之后仍出现复发并发生多处转移。走投无路时她从山西来到广州,在“港澳药械通政策”下用到了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ADC药物,并成为首方的获益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科肿瘤专科主任张丙忠教授表示,如今肖女士已经完成了一个疗程的治疗,整体的情况明显好转。据介绍,目前该院妇瘤科已经有三位病人使用了该创新靶向化疗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ADC)来治疗复发的宫颈癌,病情均有稳步的缓解。
治疗复发转移的晚期宫颈癌方法有限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新发病例约15万例,约6万名患者死于宫颈癌。“总体来说,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算是相当不错的,但比较可惜的是这种疾病复发的时候,按现阶段主要还是以化疗加免疫治疗为主,但这个效果比其他肿瘤复发后的化疗效果差很多,现阶段这部分复发人群化疗有效率在5%左右,再用化疗效果就很差。”
据介绍,肖女士经过一年治疗复发后,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时候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因肺部转移导致呼吸比较困难,不能行走,只好坐轮椅。数据显示,在我国高达15%的宫颈癌成人患者在诊断时出现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通常预后良好。对于局晚期宫颈癌,推荐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作为标准治疗。然而,接受标准放化疗治疗的局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约有30%-50%在5年内出现进展或复发,肖女士就是其中一员。
一线治疗后进展的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无标准治疗方案,可选方案有限,预后差,这就是肖女士面临的困境。据张丙忠教授介绍,按照传统的方法,常把化疗(比如紫杉醇和铂类药物)用于一线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但传统的化疗药物常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会对患者的正常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为了精准打击癌细胞,目前国际上考虑采用创新的靶向化疗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ADC)来治疗复发的宫颈癌。ADC被称为“魔法子弹”,是一种开创性的肿瘤治疗手段,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实体肿瘤,兼具传统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
首个宫颈癌ADC药物带来治疗新选择
2024年8月6日,全球首个宫颈癌ADC药物维替索妥尤单抗在中国澳门获批,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疾病发生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12月6日,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维替索妥尤单抗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2024年);12月15日,在大湾区正式应用启动。2025年1月17日,维替索妥尤单抗在进口使用急需港澳药械的指定医疗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出首张处方,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新药对于走投无路的肖女士来说简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当她获悉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前往广州。今年1月17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林仲秋教授给肖女士开出了维替索妥尤单抗首张处方,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用药,三周为一个疗程。
“对于复发宫颈癌患者来说,90%以上人群在ADC这个靶点都是阳性。”张丙忠教授表示,这就意味着只要复发了,正常治疗无效,不用做基因检测,这个药物对绝大多数患者是有可能起效。用了一个疗程后的肖女士如今整体的情况明显好转,肺转移导致的胸闷、胸水的情况也改善显著,目前胃口不错,营养状况转好,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三位患者使用了ADC药物,均已在用药后完成各项检查并顺利出院,而肖女士已经进入第二疗程的治疗。据介绍,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案所产生的副作用,维替索妥尤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眼睛问题,比如说视力模糊、角膜问题,为此医院专门组织了眼科、呼吸科的医生成立多学科团队,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包括眼睛在内的检查,进行预防性用药,减轻患者的用药反应。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200多例患者中有6位患者通过使用药物最终得到了完全缓解,“这个研究数据的确是非常令人惊喜。”张丙忠教授希望已经接受治疗的三位患者也能幸运地获得这样的结果。“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还未在内地上市的创新药物引进到医院使用,让国际领先治疗手段尽早惠及患者。未来,我们也将通过随访密切关注这些患者的疾病情况,期待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的曙光。”
采写:南都记者曾文琼
实习生: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