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宁亚飞
31岁的肖先生近两年来被高血压“纠缠”,最高时血压竟飙升至230/110毫米汞柱,远超常人承受范围。在他和家人几乎绝望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的专家团队揪出了导致他高血压的罕见“真凶”——主动脉缩窄。经心血管医院多学科“内外联手”实施手术治疗后,成功让他重获健康,并于日前顺利康复出院。
男子出院前与医护团队合影
男子被高血压“纠缠”多年
肖先生年纪轻轻,却被高血压折磨了多年。发作时,他常常感到天旋地转,头痛、头麻,血压甚至飙升至230/110毫米汞柱。为了控制血压,他先后尝试过多种降压药,也联合多种强效降压药,也难以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不仅让肖先生痛苦不堪,也让他的家人忧心忡忡。
在辗转多家医院并接受多次常规继发性高血压筛查后,肖先生仍未找到病因。今年2月上旬,他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病科就诊。
双侧血压悬殊,专家锁定“元凶”
接诊的是高血压病科主任徐红新教授,她通过“双侧血压测量”发现他的左臂血压(218/107毫米汞柱),显著高于右臂(123/84毫米汞柱),这一发现引起了徐红新教授的高度警惕。在进一步的听诊检查中,她又在胸骨左缘2肋间听到了2-3级收缩期血管杂音。结合这些症状,徐红新教授判定“真凶”可能是主动脉缩窄这一少见的高血压病因。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肖先生接受了主动脉CTA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主动脉弓局限性缩窄、管腔重度狭窄。这与徐红新的临床推测完全吻合。经过进一步的筛查,医疗团队排除了大动脉炎等可能性,确诊肖先生血压显著升高且双侧血压显著不对称的罪魁祸首,就是先天性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导致的主动脉缩窄所导致。
徐红新教授介绍,主动脉缩窄是一种临床上很少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就像血管被“卡脖子”,常发生于主动脉弓部,表现为上半身高压、双臂血压差大、下半身缺血。一般来说,双侧血压不对称就是大血管疾病发出的“警报”,若双上肢血压差>20毫米汞柱,就需警惕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血管病变。
内外科联手“松绑”血管,根治高血压
找到了病因,治疗就有了方向。高血压病科专家团队周晓阳教授、方钊医生、周婷医生与心血管外I科主任吴智勇教授团队组建MDT团队,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2月10日,成功为肖先生实施了“主动脉弓置换+缩窄矫治手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肖先生的血压恢复正常,再也不用依赖降压药。
病变段切下后换上人工血管
徐红新教授提醒,约15%-20%的难治性高血压是由继发性病因引起,年轻高血压患者或药物控制不佳者一定要排查继发因素。像肖先生这样的案例,给大家提了个醒:高血压并非“老年人专属病”。年轻高血压患者或药物控制不佳者务必排查继发因素,及早明确诊断能提高治愈率、阻止病情进展。特别是当出现血压≥160/100毫米汞柱的中、重度血压升高、两侧脉搏不对称、腹部有血管杂音、低钾血症,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差等情况时,应格外注意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病科以“精准病因筛查”为核心优势,拥有标准筛查体系、罕见病诊断实力,实现“从诊断到治疗”一站式闭环诊疗。从血管介入到微创消融,破解高血压治疗困局,除高血压的传统药物治疗外,高血压病科还率先开展多项前沿介入治疗技术: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微创介入方式阻断过度活跃的交感神经降压等治疗方式。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