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前到现在,喜提多个热搜的前DeepSeek员工、被称为“AI天才少女”的罗福莉,终于发声了,她表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少女,捧得多高摔得就有多重,只想安安静静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据2月19日新黄河客户端报道)
罗福莉深夜发声(截图)
“天才少女”罗福莉深夜发声,恐怕是迫不得已。她自己称,请互联网还我一片安安静静做事的氛围吧!几年前就说过我并非什么天才少女,神化一个人的结果就是捧得多高摔得多重!如果我是一个技术圈内不认识罗福莉的人,看到那些充满一堆事实性错误的、low到爆的AI风自媒体文章,也会默默给那些买热搜的评论点个赞……
这种带有网络风格的个性吐槽,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一,她否认自己是天才少女。其二,网上的很多说法不实,有常识性错误。其三,这些说法影响到了她的工作。
另外,她还称,为了流量,为了消费的自媒体们,请收手吧!不要再无差别地打扰我的家人、朋友、同学乃至初高中班主任了。这些表明,舆论也影响到她和她周边人的日常生活,让她忍无可忍。
不必讳言,带有“天才”二字,在网络上的确能引起舆论关注。不排除一些自媒体借此发挥,随意神化她,导致她变成了“神”。但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推崇“天才”,还是为了流量。
其实,看了众多相关媒体和自媒体的信息,罗福莉到底有多牛,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哪怕罗福莉真的是“技术大牛”或“天才少女”,同样没有必要捧得太高。毕竟,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取得重大成果,有没有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定。
再说,随意用“天才”二字,很容易忽略个人在成长路上艰辛的付出,让人误以为成为“大咖”是手到擒来的事。其实哪有那么容易呢?
可以肯定,要取得技术成果,就需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这不仅是指她个人,而是整个社会都要沉静下来,给他们宽松的舆论环境。如果随意拔高,不顾实际,对科研其实是有害的,俗话说就是“捧杀”。
更可怕的是,一些人为了追逐流量,甚至去打扰到他们的生活,编造一些所谓正能量的谣言。比如北大的“韦神”也是一个例子,最后他也被迫澄清了一些事实。
崇尚天才固然没有错,尊重人才更没有错,但是不造谣、尊重他人是前提。最好的尊重,就是让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少些打扰和干扰,让他们沉下心去全心攻关,从而站上行业的前沿。
罗福莉是不是“天才少女”并不重要,她安静地做“难而正确”的事,就会取得成绩。罗福莉在哪家公司上班也不重要,这都是她个人工作的选择。如果她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贡献,这就行了。没有必要拔高她,更没有必要把她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扒个够。她不是公众人物,更不靠流量吃饭,应当尊重她的个人隐私。
她不当网红,不愿意被舆论聚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人间清醒,有利于她个人的职业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尊重罗福莉安静工作的权利。同时,全社会应该警惕这种不良“捧杀”“神化”之风,杜绝“八卦”之风,以免危害科技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