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是珠海“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今年,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副教授马晋指出,在增加校内体育运动时长的同时,更要注重锻炼质量的提升。她建议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政府补贴,提高体育课相关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标准,解决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后的责任赔偿问题,从而让学校能够放心大胆地开展体育课。
近年来,在“双减”政策和体教融合改革的推动下,珠海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经能够按照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并在课后提供体育服务。然而,仍有部分学校因担心学生在体育课上受伤而承担过多责任,导致体育课内容被简化,甚至出现“课间圈养”的现象。这不仅违背了体育教育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马晋指出,加强体育锻炼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释放学习压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和毅力。马晋认为,这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她建议相关部门适度为学校“松绑”,将学校从“无限责任”中解脱出来。她强调,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协同合作,广泛开展体育课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风险责任意识。同时,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补贴提高体育课相关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标准,让学校能够大胆开展体育课和各类综合体育活动。
“体育课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户外跑、跳,难免会有竞争、对抗以及擦伤受伤的风险。”马晋指出,提高保险标准可以让学校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更加放心,也能让家长更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她建议相关部门将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作为重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确保体育课全体师生应保尽保。
珠海市教育局于去年8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三至九年级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每周安排4节体育课,到2026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全面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这一政策的推行使得部分学校面临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马晋建议以共享理念向社会招募体育专业兼职师资力量。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应组织对全市体育培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邀请那些具备一定运动水平且愿意兼职参与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教练员、陪练员入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兼职体育师资共享中心”平台。
该平台将建立完善的师资准入、岗位聘用、培训提升和考核评价体系,采用“先入驻、再培训、后上岗”的模式,并通过全市排课走校的方式,安排兼职体育老师到中小学校上课。马晋表示,这一平台的建立将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体育专业人力资源壁垒,既能补充学校体育师资,又能有效利用社会机构体育培训专业人员在工作日的闲置时间。
此外,马晋还建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鼓励专业的体育院校、运动员等参与兼职体育师资队伍。她认为,通过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和运作,可以确保兼职体育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珠海学校体育建设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陈栋朱鹏景实习生李宁田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