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龙之声丨雨水时节,中医专家建议:少吃山楂、乌梅,多吃大枣、山药~

新浪财经 2025-02-20 17:31:36

转自:太龙药业

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7日召开“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雨水时节的健康养生知识。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汪红兵在会上表示,雨水节气天气逐渐回暖,降水开始增多,湿气也逐渐加重,容易出现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症状,这时候健康保健的重点是在健脾祛湿,尤其是在南方。

“中医认为,多甘少酸健脾阳,是雨水节气饮食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汪红兵表示,应少吃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多吃大枣、山药等具有甘甜味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少吃生冷、油腻、高糖等加重湿气的食物。汪红兵推荐几款药食同源的食材:薏米,能和赤小豆煮水喝,还能用来做薏米红豆粥、薏米冬瓜汤;山药,老百姓在家就能做山药排骨汤、山药小米粥、白扁豆山药粥。此外,雨水时节吃点韭菜、香椿、葱这类辛温食物,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

同时,汪红兵强调,要注意区分湿邪的不同证型。“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比如形体偏胖、大便黏滞、小便偏黄的,这种人属于湿热体质,这时候需要清热祛湿。而对于一些畏寒怕冷、腹胀腹泻、疲乏浮肿的寒湿体质人群则需要温中散寒祛湿。”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要祛湿。汪红兵表示,手足心发热、口干舌燥、舌质红没有舌苔的阴虚体质人群,使用温燥祛湿的药物或食物,会进一步伤阴导致虚火更旺,出现烦躁、失眠等症状。另外一些血虚体质的人,要慎用祛湿,比如女同志月经量少,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盲目祛湿可能会耗伤气血,使血虚加重。老年人和小孩也不能盲目祛湿,在祛湿的同时应以健脾为主。

春节后很多人容易肠胃不适。汪红兵在会上强调,饮食是调节脾胃的关键,并推荐了三个缓解肠胃不适的中医外治方法。一是饭后半小时左右,可以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100圈左右,促进胃肠道蠕动,对于缓解腹胀以及慢性便秘很有益处。第二,选择揉中脘、关元等穴位,按一下然后顺时针揉三下,每次揉30~50次,每日两次,以感到酸胀或者发热为宜,可缓解胃脘痛。第三是热熨法,将食盐、吴茱萸、麦麸等炒热,装入布袋敷于痛处,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可缓解腹痛。若腹痛剧烈或伴有呕血、黑便、严重腹泻,应及时就医。

有哪些情志调节方法,能帮助大家在春季拥有更好的保持状态?汪红兵表示,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容易导致肝脾不和,进而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建议在起居作息方面要保持情绪平和,遵循自然作息,家中和办公室可放置绿植以舒缓情绪。此外要增加运动时间,选择温和有氧的运动,比如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每天30分钟左右,促进气血循环,排除湿气。饮食方面,春季多吃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荠菜等,以助肝气疏泄。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个代茶饮,适量的玫瑰花、茉莉花、菊花搭配使用,可以起到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的作用。”汪红兵说。

(转自:太龙药业)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荼糜团子

荼糜团子

2
2025-02-20 23:54

[笑着哭][笑着哭]我刚买了两袋山楂片,能退货不[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