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11年,京津冀PM2.5降幅均超六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0 17:35:21

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分别降至30.5、38.1、3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大幅增加、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这是记者20日上午从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除了空气常新,还有绿水长流。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三地水环境已经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北京密云水库、天津蓟州区州河,河北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等11条河(湖、库)和海湾获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这11年,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全面巩固区域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聚焦交界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连续8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全市“绿牌”工地比率上升至46%。天津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国三标准以上机械占比达到70%以上。河北55家在产钢铁企业全部达到A级水平。

水环境联保联治方面,三地强化重点流域协同保护,拓展跨界河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动潮白河、滦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合力推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作为北京“新两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再提升。通州区先后入选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雄安新区强化白洋淀流域综合治理,淀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野生鸟类增加至295种,较成立前增加89种。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