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情况,刚开学老师就上门了?

极目新闻 2025-02-20 18:37:22

极目新闻记者柯称

通讯员高欣

“刚开学没几天,老师就私信我约时间上门。我赶紧问儿子是不是闯祸了。”2月18日,武汉市洪山区第三小学家长王女士笑着说,结果只是例行家访,“虚惊一场”。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洪山三小从2019年建校至今,一直积极推行常态化家访活动,包括刚刚过去的寒假也有不少老师走进学生家中。而放眼整个洪山区,教师家访正成为有效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

说到孩子未来打算,父母都哭了

洪山三小四(5)班的熊敏娟和龚义涵老师,今年寒假就开展了家访——经常不守纪律、不注重个人卫生的小新(化名)是第一个对象。

熊敏娟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

两位老师刚进家门不久,就有意外的发现。龚义涵说:“我们一坐下,小新就主动去倒了水端来。他的妈妈下班回来,小新又主动帮妈妈递上拖鞋,没想到他是个小暖男。”

平时,小新没少让老师操心,但这次和家长深入了解才知道,他也有很多优点。“他有很强的空间建构能力,经常能独立专注地完成很复杂的积木作品;他还对新知识很有热情的,学了一些围棋知识后,就会积极地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熊敏娟说。

龚义涵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在家长的倾诉下,老师们还找到了部分同学“不喜欢”小新的原因——他对口入学后经历了搬家,现在家住十几公里外的汤逊湖,课余时间没机会和同学一起玩,在学校想引起同学注意,开起玩笑又把握不好分寸,结果适得其反;同学们嫌他不注意个人卫生,桌子总是乱糟糟的,原来是因为父母工作都非常繁忙,他经常一个人在家里自己待着,许多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没有养成。

最让老师们动容的是,在谈到孩子未来的打算时,小新的父母都激动得哭了。爸爸说:“我们的责任很大,孩子现在成绩不好,但他很聪明,希望老师帮助他把习惯养好,将来好好读书。我们也会对孩子更严格要求。”

“孩子种种表现背后的原因,不来家访肯定了解不到。今后,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两位老师表示,这学期已经开始更多地点他回答问题,每天午餐后督促他做好桌面卫生,今后也会鼓励他参加各种班级活动,和同学们交朋友。

一起看书后,他的紧张慢慢褪去

和小新不一样,三(6)班的小有(化名)是因为太“乖”了,而让班主任李琳老师担心。

“他在学校里总是安安静静的,课间也常独自坐在一旁,不敢加入同学的游戏中,像一朵被遗忘在角落的小花。”李琳说,她从未见过孩子的父母,凡事都是小有的爷爷在操心。她判断,这是影响小有的主要原因。

去年暑假,李琳来到小有家里家访,证实了她的想法。“这孩子从小都是我带大的,性格太内向了,回家也不怎么说话,我们问他学校的事儿,他就简单答几句。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小有的爷爷向李琳诉苦。

李琳轻轻拍了拍爷爷的手,安慰道:“您别着急,小有这孩子心思细腻,可能是平时缺少父母的陪伴,心里有些话不知道跟谁说。我们一起多关心他,慢慢引导,肯定会好起来的。”

李琳和学生在一起

交流过程中,李琳留意到小有一直站在房间门里,从门缝偷偷地看着他们。她把小有喊到身边,拿出事先准备的课外书,说:“小有,老师给你带了几本有趣的书,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故事,咱们一起看看好不好?”小有犹豫了一下,有些拘谨地点了点头。

李琳翻开书,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渐渐地,小有被故事吸引住了,脸上的紧张也慢慢褪去。“小有,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呀?”他想了想,小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声音不大,但让李琳很开心。

那次家访后,李琳继续关注小有的点点滴滴。课堂上,她创造更多机会让小有展示自己,鼓励他大胆表达;课后,她组织小组活动,特意安排性格开朗、友善的同学和小有一组。

到了这个学期,小有的表现已经大不相同——课堂上,他会自信地举起手,声音洪亮地回答问题;课间,他和同学们嬉笑打闹,打成一片,笑声清脆爽朗。

800个家访故事成家校共育宝典

包括小有在内,那个暑假李琳和搭班的老师,共家访了全班40多名学生。

李琳说,老师们都感觉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只有走进那个环境,才能更理解学生。同时,老师们也会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家访内容和方式。

洪山三小相关负责人说,学校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开展了“倍爱生”包帮行动,党员教师、行政干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会制定详细的包保计划,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实施包保措施,通过定期家访、课堂关注、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方式,利用入户家访、“反向家访”、线上沟通等形式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帮助。

洪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该局坚持把家校协同育人作为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建设国家省市级示范家长学校,组建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开发家校协同育人课程。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家长评教议教等方式,多形式促进家校交流和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

在这个过程中,洪山区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如“荆楚好老师”李桢单人单车驱车1822公里家访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经极目新闻独家报道后引发广泛反响。[点击查看此前报道];全区800余名教师的家访故事、育人故事被编印成册,形成4套系列丛书,成为“家校共育宝典”。

“未来,洪山区教育局将继续坚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守护孩子成长。”该负责人说。

0 阅读:16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