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安徽蚌埠发布2024年全年经济数据,至此长三角地区41城2024年主要经济指标均已发布。
几年前,蚌埠曾尴尬成为长三角唯一负增长的城市,而在2024年蚌埠经济增速达5.2%,超过5.0%的全国增速水平。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要知道2021年蚌埠经济发展失速,重要成因正是当地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13.5%。再看2024年经济数据,长三角41城中,经济增速最靠后的是淮北,依旧有4%。
2024年,还有不少可喜的新变化:从区域经济层面来看,长三角经济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若聚焦具体城市,若从全国范围来看,宁波GDP实现了对天津的超越,从长三角区域内来看,温州与徐州再次上演“超越与反超越”的戏码,2025年有望携手迈入万亿城市俱乐部。不妨一起看看这份2024年长三角经济成绩单。
为何全国占比提升
2024年,沪苏浙皖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26.71亿元,江苏GDP达到13.7万亿元,浙江GDP为9.01万亿元,安徽GDP达50625亿元,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GDP(约134.9万亿元)比重约24.58%,相比2023年占全国比重约24.4%,有所上升。
事实上,在全国占比提升的背后,是沪苏浙皖经济增速的强劲——2024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全国5.0%的水平,其中,江苏、安徽比上年均增长5.8%,浙江比上年增长5.5%,上海同比增长5%。值得关注的是,如此体量的江苏,依旧保持着经济高速增长,并实现经济增量全国第一。由此,江苏不仅在全国省域经济中仅次于广东,稳居第二,同时进一步缩小了与广东的差距。坐拥13座设区市的江苏,还率先实现了“城均万亿GDP”。
若继续穿透来看,长三角41城经济增速更有看点,不仅方便理解长三角的经济活力与潜力,也更能理解长三角之于全国为何愈发重要。
经梳理发现,2024年,长三角41城中,36城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5.0%的水平,GDP增速达到或超过6%的城市共有20座,其中江苏7城,分别为淮安(7.1%)、宿迁(6.9%)、徐州(6.4%)、南通(6.2%)、常州(6.1%)、苏州(6%)和扬州(6%);浙江6城,分别为丽水(6.6%)、绍兴(6.5%)、衢州(6.4%)、温州(6.3%)、金华(6.3%)和台州(6%);安徽7城,分别为芜湖(6.4%)、铜陵(6.4%)、池州(6.3%)、亳州(6.1%)、合肥(6.1%)、安庆(6%)和马鞍山(6%)。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宿迁、丽水则分别以7.1%、6.9%、6.6%的经济增速,位列长三角城市前三,其中,淮安领跑长三角城市的同时,这一增速在全国百强城市中仅次于增速为8.1%的“稀土之都”内蒙古包头市。
经济竞争,本就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从长三角省域、市域不同层面来看,长三角经济占全国比重提升可谓水到渠成,同时这一区域作为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的作用愈发凸显。
谁超越了谁
长三角强手如林,这里有全国首个GDP突破5万亿元的城市上海,也有苏州、杭州等两座2万亿级城市,同时在全国27座万亿城市中,长三角独占9席,占比1/3。同时,长三角还有两座“准万亿城市”——浙江温州、江苏徐州,2024年,温州GDP为9719亿元,增速达6.3%,徐州GDP达9537.12亿元,同比增长6.4%,今年有望双双进入万亿俱乐部。
透过温州与滁州,还能看到“超越与反超越”的戏码,背后是长三角城市间的你追我赶。梳理近两年数据可以发现,2023年,徐州GDP领先温州约170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上半年,温州GDP反超徐州,差距从第一季度约7亿元,拉开至上半年的约70亿元;不过前三季度,徐州、温州GDP总量分别达6899.37亿元、6732亿元,徐州再次反超。而在2024年全年,温州又一次超越徐州,挤进长三角前十。
2025年,两地你追我赶的情况有望持续,不过两地新年目标却极为一致:徐州明确“十四五”迈入万亿级城市,温州则明确到“十四五”末,实现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人口,打造“双万”城市。正如在2月5日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表示,全市上下要全力以赴干出一个好年景,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与此同时,温州的发展也正不断鼓劲跑出“加速度”——2月5日,温州召开的新春第一会,正是高质量发展促共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推进大会。
2024年,浙江内陆城市金华则成了一匹“黑马”,一年间GDP暴增914亿元,GDP为6925.5亿元,出乎意料地反超了浙江民营经济大市台州,同期台州GDP为6656.4亿元。而在去年上半年,台州还以3058.2亿元的GDP,领先金华超110亿元。半年间,金华发生了什么?其中义乌自然是最大变量。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GDP达2503.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超447亿元,其增量占金华全市比重近一半。一方面,在金华本土品牌零跑汽车带动下,当地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产业链产值首破千亿元,达1168亿元,同比增长32.7%;另一方面,2024年,金华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794.9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义乌出口总额达5889.6亿元,同比增长17.7%。
2024年,宁波以18147.7亿元的经济体量,实现对天津的“超越”,后者GDP为18024.32亿元。同时,宁波正不断缩小中国经济十强城市“守门员”南京的差距,2024年南京GDP为18500.81亿元。2020年,南京正因超越天津,跻身全国经济十强。早在2021年,宁波便定下“2025年GDP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十”的发展目标,如今宁波距离目标实现正越来越近。虽带着约353亿元的优势来到2025年,南京却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面对“标兵渐远、追兵逼近”的严峻形势,南京“新春第一会”上提出,要以作风为保障,在营商环境上抢占高地,在区域竞争中跟上步伐。
长三角城市间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正是国家对于长三角的期待,以及长三角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