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上班,每天有100块,到年底还有分红,多亏了‘产业村长’让我们增加收入。”春节过后,抚州市临川区罗针镇东湖村的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综合种养基地,又开始了昔日的忙碌,10余名村民正在忙着采摘各类蔬菜,个个喜笑颜开。
据了解,该公司在东湖村流转土地3000多亩,重点打造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展示、技术推广、科教培训、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促进乡村发展,该公司创办人何文辉被选聘为“产业村长”,从此,东湖村的变化日新月异。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人才兴则农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2024年以来,临川区充分发挥在外能人志士众多的优势,创新招才引才模式,实施“绿色才子兴临”计划,激发一批爱农业农村,懂科学技术,善经营管理,有乡土情怀的优秀人才返乡担任“产业村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心“选人才”。针对在外人才人数多、分布广、流动快的特点,临川区精心谋划,全面摸清乡土人才“家底”,建立乡土人才需求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深化“村社吹哨·才子报到”行动,有序引导人才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家入乡支持服务乡村振兴。做大做强“乡村振兴人才促进会”品牌,通过开展“三招三引”活动重点招募人才担任“产业村长”,打造一批乡村人才振兴示范点,造就一支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骨干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共选聘38名优秀企业家为“产业村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45个。
精准“壮产业”。“‘产业村长’引进来的最终目的是要用好人才,使人才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上发挥真效用。”临川区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黄昊表示。该区充分利用“产业村长”人脉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制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建产业发展设基地、做好技术服务、签订产业合作协议等方式形成一批引领带动项目,促进产业发展。高坪镇与正邦集团合作,建成年出栏10万头标准化育肥场项目;鹏田乡与大唐电厂合作建成1兆瓦渔光互补项目;龙溪镇与同馨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700亩瓜篓子种植基地,成立抚州市第一家瓜蒌籽加工厂。“产业村长”在各乡镇如鱼得水,有了用武之地,成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创新发展的实践者和回报家乡的感恩者。同时,他们还踊跃参与临川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中医药等产业发展,广泛宣传推介才子文化、戏曲文化、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勤廉文化等临川优秀传统文化。
精细“谋共富”。一人富不叫富,大家一起富才是富。“产业村长”致力于整体谋划本地农业产业体系,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注重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溯源机制,实行“全链条服务”,实现产业整体提升。荣山镇是临川梦港河发源地,江西灯芯草主产区。该镇成立的乡村振兴人才促进会积极引导培育发展灯芯草特色产业,引育扬子江药业集团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共建标准化基地,全区种植面积20000多亩,产值超5亿元,带富村民8000余人。截至目前,全区发展合作社总数达139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13家,农户入社率达到70%以上;培育家庭农场总数达252家,其中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带动周边农户36000余人,年人均增收12000余元,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良好态势。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我们拿出真心实意,广纳贤士,柔性引才与跨区域引才并行,对有能力、有水平、有担当、敢作为的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就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让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最大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临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爱隆说。(罗慧华、章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