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平原新城?大兴正加速布局氢能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新京报 2025-02-20 21:10:43

目前,北京正在加速发展五大平原新城建设。一城一策,大兴将重点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繁荣开放国门新城。2月20日,记者探访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地,看大兴如何建设平原新城。

在电波暗室为汽车“体检”

密密麻麻,像白色豆腐块般的吸波材料粘满了墙壁。屏蔽壳体的后面是上万块蓝色锥状材料,它们的作用是吸收电磁波。关上这里的大门,内部的电磁波“跑”不出去,外部的电磁波也“溜”不进来。

这是一间巨大的电波暗室,几个工作人员正对着一辆汽车进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暗室的地面安装了一个圆形转毂,这辆车就停放在转毂中央。在转毂上进行测试,是为了模拟车子在地面上的运动状态,从而完成一场真实的动态场景测试。

这里的工作人员把手头上进行的工作称为EMC测试。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电磁兼容事业部部长李燕向记者解释,EMC测试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电磁兼容测试。

她用两个生活常见场景加以说明:人们担心使用的电子产品是否产生电磁辐射,所以会对产品进行检测;有些时候,开车听着广播路过高压电线或大磁场,受外部电磁干扰,广播会发出滋滋声响。

“电磁兼容的测试就是来检测设备是否会产生大的电磁辐射、是否能抵抗外界的电磁辐射和干扰。”李燕说,如今电动汽车发展快速,现在的智能汽车就像个“可移动的大型手机”,电子电器原件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汽车的电磁兼容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暗室中,工作人员既能检测出车辆对外界产生的电磁辐射量是否超出国家标准限值,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好影响,也能用天线发射出比5G基站强10倍的电磁波“轰炸”车辆,同时监测全车2000多个电子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好比在台风天测试房子门窗够不够牢靠。

该电波暗室又叫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实际上它只是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一部分。该中心项目落户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南区三期,功能定位氢能技术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区,占地约3.5公顷,建筑规模约6.2万平方米。自2023年6月26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正式竣工投运。

据介绍,该项目将填补华北地区没有国家级智能氢燃料电池汽车检测机构的空白,为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氢能产业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提供数字质检、安全评估等方面的有力支撑。

用氢电给车助力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和积极布局,我国目前已经建成428座加氢站。大兴区于2020年开始谋划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目前全区落地氢能企业230余家,核心技术覆盖氢能全产业链。

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的展区内,摆放着不少氢能制储运加的代表性企业成果。例如氢燃料电池电堆、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柔性石墨模压双极板等高端材料产品,它们是影响未来氢能产业升级的关键。

“这个模型是全球最大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站,日最大氢气加注能力4.8吨,高峰时段的加注能力可以达到5吨半左右,可以满足800辆燃料电池车用氢需求。”“这是一个便携式氢能应用助力车,它靠氢电来提供助力,这辆车有高达200km的里程续航能力,在-25℃也能启动。”“与蓄电池动力系统的无人机相比,这款无人机具有更高的比能量,且能实现氢燃料的快速加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去年该示范区入选北京市首批“中关村特色产业园”,获评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示范园区”。

大兴区经信局副局长孙迪表示,在交通领域方面,大兴区新增推广燃料电池汽车726辆,累计推广1630辆,占京津冀城市群总量的三分之一,涵盖省际货运、冷链物流、通勤客运等10多个应用场景。

在农业领域,海得利兹热电联供设备成功应用于西瓜大棚育苗工作,为全市首个氢能热电联供电农业示范。此外,大兴还投用了全市首批固态氢能两轮巡逻车和环卫清扫机器人。“大兴成为了氢能场景孵化、展示的中心。”孙迪说。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远期规划2平方公里,起步区占地20.8公顷,分南北两区。其中北区6公顷、5.4万平方米已建成投用,南区规划14.8公顷、30.6万平方米,正在分期建设中。

孙迪提到,下一步将编制实施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2平方公里规划,以点带面,打造连片式产业集群。同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投产,加速实现大兴氢能全产业链产品成果输出。

自研药高价授权许可跨国药企

除了未来能源(氢能)外,生命健康也是大兴积极发展的核心产业。大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兴区将以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主阵地,集聚资源要素,高质量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药谷”。

作为一家落地大兴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明济生物的两位创始人都有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的学历背景。明济生物最初于2014年创立于美国旧金山,2016年北京研发中心成立,2018年引入A轮融资后,明济生物开始扎根中国,并逐步发展壮大。

“我们回国就是希望能研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药物。实际上每一个制药人都希望有一个上市药物是自己研发出来的,它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济生物首席科学官李芸说,自研药就像养一个自己的孩子一样。

该公司已经建立独特的技术平台,应用抗体智能设计及动态进化筛选为核心的创新抗体工程技术于抗体筛选及人源化、肿瘤免疫靶点及抗体验证平台、稳定细胞株构建平台等。利用这些平台,公司设计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抗体药物,包括单抗、双抗、多抗及ADC(抗体偶联药物)等。

据介绍,去年该公司研发的一款临床前单抗以17.1亿美元总金额授权许可跨国药企艾伯维,该产品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落地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恩泽康泰,是外泌体领域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恩泽康泰CEO孔关义告诉记者,他们联合国家纳米中心等机构共建博士后工作站,近三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核心技术获30余项发明专利。

同时,与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开展临床转化,推动外泌体在科研领域的应用,携手国药等龙头企业打造“外泌体+”生态圈。“公司年营收持续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有力推动了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在外泌体领域的人才集聚效应和高端制造升级进程。”孔关义说。

据了解,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北京市医药健康发展主阵地,规划面积22.5平方公里。园区已落地800余家企业,形成了疫苗、中药、高端医疗器械三个支柱板块,细胞基因治疗、核酸药物、医美、创新动物药、合成生物五个前沿赛道。园区被评为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全市唯一)、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五星示范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