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及国内的经济环境均呈现出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趋势。我国的银行利率也经过多轮调整。为了更高的利率,由此延伸出特种兵式的存款。然而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密集上调存款利率,这种现象可以持续吗?与银行利率相关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会调整?
利率逆势上调是否会持续?
在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后,春节过后,部分中小银行却加大揽储力度,陕西、湖南、山西等地的部分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逆势上调存款利率,也有部分银行发行大额存单等产品,部分产品利率可达3%。
整体来看,此次上调存款利率的银行多为区域性农商行和村镇银行。中小银行受规模、机构布局等因素影响,在吸收存款方面优势不突出,往往采用相对较高的利率来吸收存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春节前后是存款旺季,中小银行结合自身负债实际情况,上调存款利率是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针对市场情况做出的选择。”
本次中小银行的利率调整阶段性特征较为明显,或规定活动时间,或限制发放额度。业内人士认为,年初往往是揽储旺季,不少部分银行往往会适当调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或推出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吸引更多客户。但这一行为仅是阶段性行为。
在银行业净息差面临下行压力之际,上调存款利率意味着负债成本增加。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整体来看,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背景下,存款利率下行仍是大趋势,中小银行很难长期维持高利率。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会调整吗?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下发《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这意味着,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会相应调整。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设定与调整通常会参考市场利率水平,特别是长期利率的变化。这主要包括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而且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设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本次银行利率逆势上调仅限于中小银行,与长期利率无关,所以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不会因为这次的银行调整而变化。
但是长期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是存在下调可能性的。在国内,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也呈现下行态势。这种下行趋势对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产生了直接影响,使得保险公司面临更大的利差损风险。为了防范这一风险,保险公司可能会倾向于降低预定利率。
根据动态调整机制的要求,当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连续两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保险公司需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目前,保险行业协会已经发布了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34%,较现行值上限低16个基点。如果未来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预定利率研究值进一步降低,那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调整将更加迫切。
(转自:金融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