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葛:从“医学编辑”到“刀尖舞者”以技术创新赋能中医骨科

新浪财经 2025-02-21 05:30:18

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的手术室里,陈葛医生正全神贯注地为一名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进行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这项四级手术对医生的解剖学功底、影像判读能力要求极高,而陈葛凭借精准的术前规划和术中实时调整技术,仅用20分钟便完成了骨水泥注入,术后患者疼痛即刻缓解,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2019年,陈葛以医学编辑身份进入医疗行业时,未曾想到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临床生涯的重要伏笔。在科凌力公司参与晋江市中医院CDSS系统部署时,他既要理解专业晦涩的医学知识,又要与程序员沟通算法逻辑,这段“双语工作”让他掌握了将临床需求转化为技术语言的核心能力。正是这种跨界思维,让他在2023年入职顺义区中医院后,仅用3个月便开发出“自动病历写回系统”,通过Python编程实现病程记录自动化生成,为一线医生节省30%文书时间,斩获院内临床创新大赛二等奖。

在临床操作中,陈葛展现出远超同龄医师的娴熟度。他在PFNA手术中,熟练地复位移位的骨折断端,通过毫米级精准的导针植入,1小时内完成了手术,显著降低了手术风险,让患者尽早恢复下肢功能。在经皮穿刺脊柱后凸成形术中,他创新采用“阶梯式骨水泥注入法”,将渗漏风险降低至5%以下。这些成果背后,是他将计算机系统思维融入手术流程的独特方式——“就像调试程序需要反复验证变量,每台手术都是生物力学的精准演算”。

面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陈葛设计“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的阶梯治疗方案;特别对于低收入患者,在纯中医治疗下,病情即可好转,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在术后康复中,他结合ERAS理念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对每一位患者制定治疗方案。这种“精准医疗”理念,源自他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期间的学习心得。患者张女士在椎间孔镜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赠送的锦旗上写着“微创解病痛,仁心暖万家”。

“医疗不该是冰冷的流水线。”陈葛常对实习医生说。他管理的病区满意度常年保持98%以上,诊室里挂满的锦旗中,有一面来自83岁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陈葛不仅为其成功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还编写了康复训练图文教程,让老人独自在家也能规范训练。

在顾海潮教授的指导下,陈葛通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的初步观察》研究,为传统中医融入现代生活开辟了新路径。该研究分析187位患者的生活习惯与体质特征,发现阳虚质人群中近三成存在体重超标或吸烟问题,而痰湿质人群的体重超标概率是平和质人群的1.7倍。这项成果让普通人通过自查体质特征,即可预警腰椎间盘突出症风险,提前调整饮食或运动习惯。

“骨科医生的价值不仅是修复骨骼,更要重建患者的生活系统。”陈葛如是说。这位兼具工程师思维的年轻医师,正用代码与手术刀,书写着中西医融合的新篇章。(王靖雯)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