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揉祛湿法,给身体来场“除湿大作战”

新浪财经 2025-02-21 07:30:37

羊城晚报记者陈辉通讯员章智琦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岭南地区的街坊又拉开了祛湿大幕,各种祛湿凉茶、汤水都陆续上阵。其实,穴位按揉和穴位艾灸都是不错的调养方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何冠蘅为读者推荐了几个适合雨水节气后保健的穴位。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眼(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中指)处。该穴是胃经之合穴,胃的下合穴,具有健脾和胃,强壮保健的功效。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该穴为脾经的合穴,具有健脾祛湿、通利三焦的功效,对于腹胀、腹泻者尤为合适。

太白穴:在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此穴为脾经的原穴和腧穴,具有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功效。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为肝经原穴和腧穴,具有疏肝理气,条畅情志的功效。

操作时,用拇指指腹按揉以上腧穴各3~5分钟,直至有酸胀的感觉为度,每天可按揉一两次。

此外,春季艾灸尤为合适,能助阳气之升发,具有温阳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可点燃艾条的一端,对准以上穴位进行熏烤,每穴灸5~10分钟,每周3次。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时保持与皮肤距离两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慎防烫伤,糖尿病或感觉功能减退患者不建议使用艾灸疗法。

睡前泡脚也可起到散寒祛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具体而言,用艾叶30克、花椒10克煮水15分钟,泡脚15~20分钟,注意水温需保持在40℃-45℃左右,沐足后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穿上袜子以防受凉。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