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营企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1 07:32:42

田闻之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今天,许多新领域新赛道等待创新者开疆拓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关键是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竞争环境和舆论环境。实践一再证明,哪里环境优渥,民营企业就在哪里扎根,经济活力就在哪里迸发。扎扎实实落实政策措施,创造更多发展空间,企业才能心无旁骛、攻坚克难,赢得更大成功。

“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民营企业座谈会近日召开,党中央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再次注入“强心剂”,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备受鼓舞。

这场高规格座谈会“群英荟萃”,与会者中有历经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老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也有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代表;有在传统产业长期深耕的,也有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异军突起的,还有在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崭露头角的。时隔近七年再次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彰显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一以贯之的重视与支持,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代代创业者向“新”而行的接续奋进。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关于对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从“两个毫不动摇”,到“三个没有变”,再到党的二十大鲜明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制度设计持续完善,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法律地位愈发明确。如今,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与国有经济等其他经济形式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融于时代的宏大主题。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也涌现出太多传奇。数据显示,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有42万多家,占比超92%;在出口强劲的“新三样”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一半;世界500强中,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28家增加到了34家。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到“奋楫潮头勇争先”,有人总结,中国的民营企业似乎天生带着一股创新基因,不满足于现状,热衷于打拼。他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创造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中国经济拓展了无数可能,也为社会产品供给和创造就业岗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天,中国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人才队伍和劳动力资源数量庞大、素质优良,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巨大,许多新领域新赛道等待创新者开疆拓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愈发广阔。当然也要看到,当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仍在升温,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小。不过,这种困难始终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关键是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纾难解困,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竞争环境和舆论环境。实践一再证明,哪里环境优渥,民营企业就在哪里扎根,经济活力就在哪里迸发。扎扎实实落实政策措施,创造更多发展空间,企业才能心无旁骛、攻坚克难,赢得更大成功。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数据显示,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41.91万亿元,97家营收超千亿元。民营经济不仅仅是企业家的个人财富,更是社会财富的基础,同样肩负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应当服务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广大民营企业家,理当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在大时代中实现小我,找到前途与未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段时间,从人形机器人到AI大模型,再到一路冲顶的动画电影,中国民营企业所展示的创新精神、市场力量、文化价值,再次惊艳世界。民营企业成长在中国希望的田野上,这片田野,必将更加生机勃勃、洒满阳光。

0 阅读:1
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