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岁的铭铭(化名)因B超常规体检发现脂肪肝来到无锡市儿童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咨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孩子接受了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处于重度脂肪肝阶段,经过三个月的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铭铭的脂肪肝程度已经由重度逆转为了轻度,肝功能等指标也都恢复正常。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长得胖一些是营养好、健康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患病率逐年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俗称“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早期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据悉,目前最为常用的脂肪肝检查主要是超声检查、瞬时弹性成像(CAP)、CT以及肝活检。相较于其他检查,无锡市儿童医院现已引入脂肪肝检测技术——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脂肪含量数据,帮助医生对肝脏健康状况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据介绍,MRI-PDFF是一种安全无辐射、可重复性操作、成像时间短的新型磁共振检测技术,患者无需空腹,无需注射对比剂,常规憋气即可完成检查。即使只有1%的肝脏脂肪含量,MRI-PDFF技术也可以精准检出,有利于脂肪肝的早期发现和预防。还可以检测出肝脏的精准脂肪含量和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和发展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和实施提供更可靠依据。
儿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