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长河的幽深处,老房子静静伫立,宛如沉默的史馆,记录着往昔的欢声笑语、悲欢离合。那斑驳的墙垣、开裂的砖瓦,每一个痕迹都镌刻着时光的吻痕,承载着人们心底最柔软、最美好的回忆,只是我们平时并未留意。
但是在兰州却有这样一位画师,以画笔为剑,与时间赛跑,要在老房子彻底消失之前,将它们的身影一一留存,短短几年已经创作了100多幅作品,她的作品就像一部关于兰州老屋老城的纪录片,把我们瞬间带回曾经熟悉的生活场景,唤起我们对这座城市已逝时光的记忆。
笔尖下最真实的城市记忆
那些我们见过的、没见过的兰州老房子,那些我们早已模糊的城市记忆,在她的笔下都能寻到。时光流转,有些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如今都已变了模样,过去的生活痕迹已难寻觅,但她却用一支笔“复刻”出了当初的模样。
那些斑驳的墙面、残缺的木门、生锈的铁窗……甚至是西北黄土的老房子,在绘画艺术家张盈眼里,无不在释放出一种生活之美。
被问及为什么要画这些老房子时,她说:“兰州这些年的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让我感触很大,比如经常路过的老建筑,突然有一天发现它没有了,当时就感觉,这些熟悉的建筑一旦消失,可能就再也没机会复原了,我不想只留下回忆,所以就想以绘画的形式留住兰州的这些老建筑,留住兰州曾经的人文和市井面貌。”于是她走遍了兰州老城区的大街小巷,甚至深入地县乡村。她审视过建筑上的土砖、红瓦,触摸过各种建筑的肌理,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粗糙的颗粒感,还有那经过岁月洗礼的沧桑。
记者发现张盈的画都是写实的,严格按照原始素材,记录还原建筑的空间结构,绝不改变建筑的原有形态。但是她画中的景致,又让人感觉比记忆中的更美、比照片更有味道。张盈解释说,那是因为在绘画的过程中多少会带入个人情感,进行了艺术再创造。在她的眼里,这些老房子都不是死的,而是和生活紧密相连。她说:“在老城中寻找,每一次都能遇到不一样的美好。”
因此,只要是外出搜集资料,她都会找房子附近的居民攀谈,问问这房子哪年修的,什么人在住,把关于建筑的年代、用途、材料、空间结构等等,一一记录下来。
计划画完这些老房子后出书
张盈的每一幅画都风格迥异,定格在相机中,也定格在画面的画笔中。“以笔写心,求吾自画”,在她看来,画这些老房子不是取悦别人,也不是满足自己,而是对一种人生理想的重塑和人生价值的探索。“我把生活的力量融入了画里,也希望用画中的力量来激励我们更好地生活。”她透过不一样的色彩,向外界传递着自己的语言,展现出自己最安逸平静的内心世界。
此外,她也将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她的美术事业发展紧密相连。“画画不是公式,也不是单纯的技巧,是感受。希望大家不局限于画得像与不像,而是将自己当下最真实的情绪、最自然的感知,融入一笔一画中,你所想表现的就是最好的。高超的画技是重要的,但也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在她的课堂上,张盈将个人所学、所得倾囊相授给所有学生,也将艺术的种子撒向孩子们。
“兰州还有很多有特色的老房子,我打算先画完兰州市内,再继续画地县乡村,还是要抓紧时间,有很多房子画着画着就被拆除了,希望能早点画完并整理成插画作品集出版。”对于这个庞大的工程,张盈信心满满。
兰州是她一生画不完的主题
这些年,她也外出写生,画过苏州的园林、贵州的山水、徽州的民居……但画来画去,最爱的还是兰州。张盈认为兰州这座两山夹一河的城市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山水相依,有其他城市都不具备的历史感与层次感。她坦言兰州还有很多地方都没去过,除了居住的老房子以外还有一些老建筑也在慢慢消失,虽然实地走访存在一定难度,但还会想办法继续走下去,画下去。
“画旧如旧,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兰州。”她反复在说这句话。“还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抚摸翻看着自己画上的这些建筑,张盈感慨良多。
的确,兰州的每一座建筑背后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新建筑有新建筑的好,老建筑也有老建筑的魂牵梦绕,这使得兰州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度探索的城市。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张盈的画认识兰州,爱上这座城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沛珂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