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块、路相连、渠成网……盼了这么久的高标准农田终于来了,今年的水稻要丰收哟!”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村民余柏久脸上藏不住的喜悦。
2月17日,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安民村,田间地头,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挖掘机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沿着余柏久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块块土地在挖掘机的平整下逐渐成形,田间的灌溉和排水沟渠错落有致,越来越多的普通农田被改造成高质量的耕地。“泥土路变成砂石路,大农机可开进田里,今后种粮底气更足了。”余柏久说。
“项目于2024年12月17日进场开始施工,目前已完成整个施工任务的50%。其中,涉及今年春耕生产的田块整治任务已完成70%,预计3月份全部完工交付老百姓。”2024年龙马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欧伟说,为不影响今年开春后的春耕生产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抢抓晴好天气,快速推进施工任务,在挖掘机平整土地的同时,施工工人一边运送预制砼块,一边为平整好的田地安装排水沟,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付。
老话讲,万物土中生。好种子、好技术、好机械要大显身手,首先就离不开好地块,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儿?
据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副股长孙洪波介绍,高标准农田与普通的农田相比,新建了沟渠、完善了排水灌溉系统、新增了生产便道,实现了“田成块、地成形、渠相连、路相通”,方便机械化的耕种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为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提供了便利。同时,高标准农田能有效抵御旱灾、洪灾,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减少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一直以来,特兴街道安民村的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田间地块较小,没有生产便道,当地村民种植的农产品外销运输困难,农业生产十分不便,不少土地甚至开始撂荒。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高标准农田建设给我们村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它不仅提供了机械化耕作的条件,还能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今后发展农业产业机会更大了,村民们都非常期待。”看着一块块平整好的田地,安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陈丽敏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她说,下一步,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将鼓励和号召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发展农业产业,激发他们的种粮积极性。
村民王元善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水稻种植户,他的5亩地正在挖掘机的“改造下”从“粮田”变“良田”。谈起今后的打算,他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高标准农田,让我们种地省事多了,以后不用肩挑背扛。我打算扩大种植我们这儿的特产——罗沙贡米,这米香软可口,大家都喜欢,一定能带领我们增收致富。”
目前,特兴街道正大力发展优势传统农业,拥有1500余亩订单高粱、3500余亩特色芽菜和12000余亩优质水稻。作为龙马潭区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核心区,此次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1843.38亩、地力培肥6000亩、灌溉排水设施建设以及田间道路的完善,旨在推动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据特兴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喻言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引导村民种植高品质的罗沙贡米,并鼓励采用稻虾共养和稻鸭循环养殖的创新模式,提高土地产值效益,激发村民种植的积极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用好高标准农田,最大程度发挥它的效益。
近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本着“集中连片、因地制宜、重点建设”的原则,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1500余户,直接受益农业人口5000余人。
“2025年,龙马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在石洞、特兴、安宁3个街道,14个行政村组织实施,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6000亩,覆盖受益农户约5万人。”孙洪波说,目前已完成项目的初步方案设计,预计今年12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落实好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大战略部署。(陈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