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林风
因穿越秦岭禁地“鳌太线”,失联10天的18岁驴友,2月17日在核桃坪附近的山上被找到,身体有部位受伤,无生命危险。有关工作人员表示,从过年到现在不到一个月,已经是第二次在鳌太线开展救援,上一次还动用了直升机。
驴友口中的“鳌太线”,是纵贯秦岭两个主峰鳌山与太白山拔仙台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属于尚未开发的区域。此前,当地相关部门已多次发布公告,全面禁止“鳌太穿越”活动。但从现实来看,尽管有禁令和违法警告高悬,依旧挡不住一些人任性探险、违法违规穿越的脚步。这一次,人们替18岁驴友捏把汗、松口气,同时也十分关注该驴友接下来会面临什么处罚。依法依规处理的板子,不能轻轻放下。
近年来,因任性探险、违规穿越发生悲剧时有发生。在一些组织和个人眼中,哪里人少就去哪里,哪座山刺激就去“拿捏”。如此随意、盲目认知,带来的往往是灾难性后果。2024年10月,两名被困秦岭冰晶顶的徒步者因失温不幸遇难;2024年6月,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石人峡横渡野外溪流,落水失联遇难……《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境内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造成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其中徒步项目占事故数量最多,涉及人员也最多,达822人,占总事故涉及人数的73%。登山是死亡率最高的项目,24起事故中有17人死亡。一起起违法探险、违规穿越,一个个鲜活生命逝去,背后都写满侥幸与麻痹。
事实上,户外探险也好,徒步登山也罢,绝不是“我想去看看”般简单。探险目的地自然条件如何,气候、降水、温差等自然因素就大不可控,对探险户外运动个人的身体、体能、行动和意志,也是巨大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人不顾理性,贸然前往,将极有可能付出严重代价甚至失去生命。此外,还有一些所谓的“资深领队”“探险大咖”,置法律和禁令于不顾,专门“盯着”未开发区域、纯自然地域或是擅闯高原无人区、保护区,给一些喜欢探险的驴友做了不良示范,形成了“不正之风”。
动辄发生的违法户外探险、穿越活动,折射违法成本亟待加码提升、执法监管仍需祭出重拳。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随着近些年违法穿越、非法探险活动的增多,不少地方一手亮红牌、出禁令、建“黑名单”,一手研究推出针对遇险救援的有偿搜救制度。但为何还有人前赴后继、“顶风作案”?除了探险穿越者目无法纪、盲目自信,活动组织者本身有利可图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罚到心疼、打到痛处。在法律法规范围内,依法依规介入,顶格高压处理,彰显监管强度和法律威严,才能“捆”住一些人违法探险和私自穿越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