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用信息化“智造”引领行业新变革

金台资讯 2025-02-21 17:43:10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的一片现代化厂区内,特种电缆生产线正高效运转。这条80米长的自动化产线上,仅需几名工人操作,便可完成从材料加工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近年来,马鞍山将信息化“智造”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在细分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从“技术引路”到“创新领跑”

2008年,彼时中国高铁技术进入快速引进消化期,而电缆作为列车的“神经系统”和“动脉”,对安全性、耐久性要求极高。马鞍山瞄准这一领域,以技术引进为起点,逐步构建本土研发体系,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意大利迈特诺集团凭借其在特种电缆领域的技术积淀,成为国内市场的早期参与者。2011年,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特诺”)在马鞍山落地建厂,后于2013年正式投产,开启从纯外资向中外合资、再向内资控股的转型之路。

2017年起,迈特诺着手技术自主攻关,组建超50人的研发团队,并投入1500万元建设实验室与试制车间,聚焦绝缘层材料、耐火性能等核心难题。如今,其产品已通过铁科院认证,覆盖高铁车厢连接线、信号传输电缆等关键部位,轨道交通特种电缆市场占有率达14.2%,稳居行业首位。

信息化“智造”降本增效

马鞍山的“智造”转型,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应用。走进迈特诺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生产、仓储、物流等数据。自2018年启动信息化升级以来,企业先后引入ERP、协同办公系统及智能制造平台,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管理。“光是流程线上化,就让管理效率提升30%。”迈特诺(马鞍山)特种电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龙生表示。

更大的效益体现在成本端。通过智能化排产与物料精准管控,近两年企业综合成本下降10%,年产值突破3.7亿元。而在质量把控上,AI视觉检测技术正在测试中。“电缆外观瑕疵复杂,传统标准难以量化。AI通过深度学习,能快速识别色差、划痕等问题。”陈龙生透露,未来还将探索AI在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马鞍山通过推动企业信息化升级,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迈特诺的成功实践正是马鞍山“智造”转型的生动体现。

30年寿命背后的“技术护城河”

高铁电缆需与车体同寿命,即至少保障30年安全运行。这一要求将材料性能的均衡性推向极致。“绝缘层既要耐高压,又需阻燃、低烟,但这些特性往往相互制约。”陈龙生以实验室数据举例,绝缘材料中添加过量阻燃剂后,其耐压性能可能骤降20%,而很多材料常在某项指标上“偏科”。

为此,研发团队选择“双轨并行”:一方面,核心胶料仍从欧洲进口,确保稳定性;另一方面,与国内科研机构联合攻关,开发适配本土需求的新材料。目前,其自主研发的绝缘层已在部分项目中试用。

翻开管理层名单,85后占比超六成。“年轻团队敢想敢试,这是我们布局新业务的底气。”陈龙生提到,公司正拓展工业机器人传感电缆等新领域。

迈特诺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其自身技术突破与管理升级的生动实践,更是马鞍山“智造”转型的缩影。未来,马鞍山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兴市场,在更多高端制造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贡献更多力量。(张俊)

0 阅读:1
金台资讯

金台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