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点探针|“宝宝巴士”或成城市公交破局新出路

齐鲁晚报 2025-02-21 18:29: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陈晨李苗实习生马华君

以个体小、灵活性高为特点,疏通了城市毛细血管的“宝宝巴士”公交的走红,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不可缺。作为城市公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交通微循环的补强,“宝宝巴士”在全国多个城市的流行,说明原有大路式公交在城市变化面前,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相对来说,在电动车和私家车面前,部分城市大公交体系的客流量日渐稀少,已成一种负担。采购小型公交车,能否成为打破公交经营困局,甚至变革城市交通现有模式的新出路,虽然有待时间验证,但在诸多专家看来,已经有了初步效果。

青岛“宝宝巴士”图源网络

每辆“宝宝巴士”每年可省9万元

近两个月来,出现在青岛街头的“宝宝巴士”成了当地的“网红”。

2024年,青岛市更新引进了5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和1000余套动力电池。此次车辆更新,青岛挑选了6米、7米、8米三种不同长度的车辆,可更好满足接驳地铁、社区微循环等营运多样化需求。

其中,6米级纯电动公交车创造了青岛公交车辆“最短”纪录,具有小、活、快等显著特点,它们就是“宝宝巴士”。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处长于冰心表示,引进这批小型公交车,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公交服务质量。新车主要投放于微循环公交线路,连接居民区、商业区、学校等重要区域,实现与地铁、大型交通枢纽的有效衔接,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

青岛城运控股公交集团崂山巴士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年底,崂山巴士公司一共更新了45辆微型巴士,其中7辆为车身6米长的“宝宝巴士”。

“现在市民对公交的需求没那么强烈了,乘客乘坐多为地铁换乘或老年人出门买菜。”上述负责人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程世东也曾介绍,随着近年来地铁客流量的持续攀升,不少城市开始不断加强地铁与公交的接驳,这类微循环公交线路非常喜欢使用“小公交”。

在新修建的、距离主干道有一定距离的微循环线路上,由于道路不宽,大型公交车行驶起来比较难会车,且客流量不大,为避免资源浪费,去年的年底,崂山巴士公司在3条微循环线路上投放了7辆“宝宝巴士”,既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车辆运行起来也比较方便快捷。

据调查,目前这3条微循环线路,平均每个车次的客流量为10人左右,“高峰期的时候十几个人,中间的几趟车可能只有两三人。”上述负责人介绍,如果客流量有所提升,“宝宝巴士”运转较快,可相应调整发车班次,更加灵活。

“上个月每辆宝宝巴士每百公里运行成本节省了200元。”上述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大型公交车,宝宝巴士等微型公交车在运行时需要的能量更少。于冰心曾表示,这批小型公交车的运行上线,每辆车每年可节约9万元左右,在低碳环保的同时,还降低了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减轻了运营压力。

济南“红墩墩”

灵活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在青岛的“宝宝巴士”吸引网友目光的同时,早在2023年初,为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济南便推出了首条小巷公交线路——小微型公交车“红墩墩”正式亮相。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济南已经累计开通小巷公交24条,日运量2.3万余人次。

今年1月3日,日照也投放运行了首批10辆“宝宝巴士”,旨在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提高市民乘车的舒适度和便捷性,同时提高公交整体运营效率。

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表示,相较于传统公交车,小型公交车不仅是绿色出行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的运营线路更加灵活,能够提供短程出行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对于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它还能起到弥补常规公交服务不足的作用。

以济南为例,张汝华介绍,随着济南后续轨道交通网的扩充,各个轨道交通站之间的连接,可能更需要这样的小型公交来实现延伸,丰富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的渗透度和覆盖广度。

“运营小型公交车,可以在客流量不大的情况下节省资源。”张汝华认为,在成本降低的同时,可多添加车辆,提供更频繁的高质量服务,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公交系统的吸引力。

以前电车的价格比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近些年电车的价格也在逐渐降低。张汝华表示,如果电车在公交车行业普及,那么运营的花费也会相应降低。

“宝宝巴士”是公交公司扭亏为盈的新出路吗?

不难发现,公交小型化在全国范围内已是大势所趋。

近几年,全国多地开始陆续给公交“瘦身”,投放越来越多的“宝宝巴士”。其中重庆是运行较早的城市。

重庆又名山城,即使深入核心城区,地势依旧起伏不平。相较于大型公交车,“宝宝巴士”能更加灵活地行驶在重庆的支线小路上。2022年3月,重庆开通了首条小巷公交线路,串联起了4所学校,“宝宝巴士”也成为了孩子们上下学的“校车”。

今年年初,南京也推出了约150辆车身长7米的“宝宝巴士”,主要投放在主城六区客流量较小、道路狭窄的新辟支微线路、接驳线路上,覆盖了约30条线路,份额约占全市公交车总量的5%。

为何“宝宝巴士”越来越多?

张汝华认为,当前城市集中化减弱,私家车不断增多,且地铁线路不断开通,公交行业的客流量下降已是必然趋势。

“客流量越少,发车间隔越大,乘客满意度越低,客流量随之减少,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服务水平难以保障。”张汝华表示,公交的竞争力逐渐减弱,也是近几年一些公交公司出现停运现象的原因之一。

在客流分散和需求提升的“困境”之下,推出小型公交,满足社会多元化的出行需求,采用灵活运营方式,是公交公司破局的方式之一,“小型公交车外形更可爱,吸引力更强,容易形成品牌,树立更好的形象。无论是从景观上,还是城市品质形象上,市民的接受度都会更高。”张汝华说。

此外张汝华还提到,通过车辆技术的进步以及车型大小的变化,能够降低成本,保证服务水平,稳定客流量,保障公交运营的基本盘。在这种情况下,公交行业应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灵活适应需求,做详细的市场调研,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信息,通过灵活的线路布局吸引客流量,提升服务水平,利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等措施增强自身竞争力,解决停运问题,为更多公交公司找到扭亏为盈的出路。

0 阅读:10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

山东省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