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肾病贫血市场格局将改

新浪财经 2025-02-21 18:31:37

转自:新康界

2月20日晚间,阿斯利康宣布,将以约1.6亿美元收购珐博进中国公司,并获得用于治疗慢性肾病贫血药物罗沙司他(爱瑞卓)在中国的独家所有权利。

根据协议条款,珐博进(Fibrogen)将获得8500万美元的企业价值,以及交易交割时珐博进中国持有的约7500万美元现金,总计约1.6亿美元。

该交易预计将于2025年中期完成交割。交割完成后,阿斯利康将获得罗沙司他在中国的所有权利,但珐博进保留其在美国及未授权给安斯泰来的市场对罗沙司他的权利。

01

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收入22亿

目前全世界范围慢性肾病的发生率达8%-16%,中国慢性肾病发生率则高达10.8%,慢性肾病病人达1.3亿人,且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制复杂,核心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生成不足。

2023年全球慢性肾病药物市场规模约951亿元,聚焦国内,慢性肾病贫血治疗市场规模已达百亿以上。

此前慢性肾病贫血主要以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加静脉铁剂的EPO替代疗法为主,如今则是以低氧诱导因子(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创新药物最受关注。

行业人士指出,HIF-PHIs是一种全新机制的肾性贫血治疗方法,且是口服给药,生产成本也低于ESAs,随着新产品陆续上市以及市场渗透率的增加,HIF-PHIs有望逐步抢夺EPO的市场份额。

而罗沙司他是一款治疗贫血的口服小分子创新药物,也是全球首款HIF-PHI。

新康界了解到,最早在2013年阿斯利康与珐博进已就罗沙司他达成合作协议,前者以8.15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获得罗沙司他在美国、中国以及安斯泰来未授权地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在中国市场,珐博进公司负责临床试验、注册事务、生产和医学事务,阿斯利康则负责推广活动和商业分销。

五年后的2018年,罗沙司他作为治疗慢性肾病引起的贫血1类创新药在中国获批上市,并在2019年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此后,罗沙司他迅速放量,为阿斯利康贡献不菲收入。

中康开思数据显示,仅国内等级医院渠道,2020年罗沙司他在已实现5.91亿元的销售额,2021年飙升至16.98亿元,2023年再度增至22.61亿元,四年累计销售额超62亿元。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罗沙司他在等级医院的销售额约为20.61亿元,同比增长19.5%。

目前罗沙司他已在中国、欧洲、日本以及许多其他国家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接受透析和未接受透析的CKD患者的贫血。

除了肾性贫血,罗沙司他还被用于研究化疗相关性贫血(CIA),即因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引发的贫血,适应症人群有望进一步扩大。

2023年罗沙司他在中国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的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预计2025年相关监管决定或可披露。

02

专利2024年已到期

罗沙司他的销售收入主要来自中国市场。

但合作十年后,2024年2月,珐博进突然宣布终止与阿斯利康的罗沙司他合作协议,据此阿斯利康归还该药物美国/全球其他地区(韩国除外)的所有权益,但仍保留中国市场权益。

如今仅一年,珐博进却选择彻底放弃中国市场,并将罗沙司他这款仍在放量期的“现金奶牛”中国权益全部转给阿斯利康。

对此,珐博进方面表示,将珐博进中国公司出售,预计可获得1.6亿美元,将用于偿还公司的定期贷款,公司的现金跑道也可延长至2027年,使其能够推进其他如CD46ADC等药物的临床开发。

而阿斯利康方面,将适应症有待进一步拓宽的罗沙司他核心市场全部权益收入囊中,无疑可带来更多的销售收益。

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罗沙司他在中国市场仍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重要药物之一,但2024年6月,其核心化合物专利已在中国到期,意味着马上将迎来仿制药的围剿。

目前已有石药集团和倍特药业的罗沙司他仿制药挂网销售,另外还有正大天晴、山香药业等20余款仿制药正在等待审评审批的结束。

创新药方面,罗沙司他要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并不乐观。

尽管已在多国上市销售,罗沙司他却一直因FDA发现血凝块、或将导致患者出现败血症等问题,至今未能获得FDA给予的美国市场入场券。

而同类口服HIF-PHI药物恩那司他(商品名:恩那罗),已由信立泰2019年从日本JapanTobacco公司引入,并作为国内第二款HIF-PHI药物,于2023年6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治疗非透析的成人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贫血症状。

包括上述两款国内上市药物在内,全球已有六款HIF‐PHI药物获批上市,其他有如AkebiaTherapeutics的伐达度司他、拜尔的莫立司他(Molidustat)、GSK的达普司他(Daprodustat)、康哲药业的德度司他(Desidustat)。

其中康哲药业的德度司他由印度ZydusLifesciences制药公司研发,2022年初已获批在印度上市,用于治疗与慢性肾病(CKD)相关的贫血症。

康哲药业早在2020年就从该公司获得了德度司他在大中华地区的许可权利,目前正在国内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研发方面,包括恒瑞、三生制药、东阳光药、安道药业等均有相关适应症的在研管线,国内的追赶者也已不少。

由中国三生制药公司研发的SSS-17(又称HIF-117胶囊),旨在治疗慢性肾病患者的贫血症状,2022年3月份已获批进入Ⅱ其临床研究。

广东东阳光药自主研发的HEC53856片也是一款HIF-PHI靶向新药,于2022年6月获批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相关的贫血,包括透析和非透析病人,2024年初已招募II期临床试验者。

目前进展稍慢的是恒瑞的DDO-3055片,但也已进入Ⅰ期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安道药业的AND017胶囊,该公司高管还曾参与开发罗沙司他。

目前AND017胶囊在中国、澳洲、美国均有开展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肿瘤相关性贫血、非透析依赖性慢性肾病(NDD-CKD)和透析依赖性慢性肾病(DD-CKD)等多种贫血,2024年还获得了FDA的孤儿药认证。

其中进展最快的,是AND017胶囊针对慢性肾病贫血(CKD)适应症,已进入临床III期,且从临床数据来看,效果显著的同时,只需每周给药一次,因此被认为具有全球独家的“垄断性竞争优势”。

无论是仿制药的围剿,还是新一代药物的陆续入局,都意味着,阿斯利康在独揽罗沙司他在中国的归属权后,也将独自面临更大的考验。

对此,阿斯利康方面表示,此次收购扩大了其在中国医药市场的投资,强调了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带来可能挽救生命的创新药,并助力本地创新企业走向全球发展的承诺。

“同时,我们期待2025年初关于罗沙司他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贫血的监管决定。”

(转自:新康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