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丰采|超60人的老年乐团如何人多心齐?揭晓凝聚力背后的“三大秘诀”!

扬眼 2025-02-21 18:32:00

在南京,有这样一群活力满格的银龄老人,他们组建的南京紫金民族管弦乐团,自2010年成立以来,活跃在社区与剧院的舞台。乐团成员构成多元,有企事业机关单位的退休职工,也有来自部队及地方专业文艺团体的退休人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已达82岁高龄。他们坚持定期排练,用悠扬的乐声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用精彩的演出展现着银龄风采。

近日,扬子晚报银龄数智生活学堂走进这个充满活力的乐团。在排练现场,记者采访到了乐团的四位成员——82岁的华慜、77岁的李邦贤、75岁的吴宁生和67岁的张小屏,听他们讲述乐团背后的动人故事。

乐团人多心齐,凝聚融合有“三大秘诀”

南京紫金民族管弦乐团规模可观,成员超过60人,其中“70后”老年人成为了乐团的主力。然而,人员众多带来的管理难题也不容小觑。人多想法各异,加之老年人的思维习惯较为固化,协调工作并不轻松,有时甚至堪比管理一家公司。但在乐团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摸索出了凝聚人心的“三大秘诀”,让乐团紧紧团结在一起。

“秘诀”之一,是正能量的管理模式。乐团团委由9位骨干成员组成,他们就像坚实的舵手,引领乐团在音乐的海洋中凝聚前行,乘风破浪!

华慜团长作为乐团的核心人物,身兼数职,从乐团的日常管理,到协调排练场地、争取演出机会,每一项工作都亲力亲为。回忆起乐团初创时期,华慜感慨万千:“我们团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排练场地,就在月牙湖公园找个角落凑合,很困难。现在有一个固定的排练厅,大家排练时很开心。有时候为了准备演出,也会临时借排练场地,很不容易。我们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我们不断地解决这些困难!”

副团长吴宁生从乐团成立之初便加入其中并一直坚守。对于乐团管理,她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乐团里几十人,乐器种类繁多,琐事也不少,还会遇到各种情况。但我们不慌,一个一个去解决。老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保持了几十年了,难免会有一些固有的理念。如果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我就循序渐进,白天不行就晚上一个一个打电话沟通,一定要把事情说明白,让大家心里舒坦。我们团委的成员都很正能量,对大家都很公平,处事客观合理,所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78岁的冯毅是另一位副团长,他是南京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花又开》的歌词荣获全国金奖。在乐团中,团委成员们始终保持着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遇到问题一起商议,为乐团的长远发展群力群策,齐心协力把乐团建设得越来越好。

“秘诀”之二,来自乐团的灵魂人物——指挥李邦贤的专业引领。李邦贤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其创作的音乐作品屡获全国金奖和银奖。自他加入乐团后,就像为乐团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源泉。团员们的心里也充满了感激之情,纷纷表示:“李指来了以后,给我们增添了活力,他的专业让我们乐团的管理都变得更专业了!”“李指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很多人还是业余的,能有现在这样还蛮高的水平,指挥非常重要!”“我们乐团之前以排练民乐为主,李指来了以后,我们就改名为紫金民族管弦乐团了,队伍也逐渐壮大,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到现在的六七十个人!”

乐团人多心齐的“秘诀”之三,源于乐团成员们的理解与支持。乐团中团员人数众多,他们的配合度直接影响着乐团的凝聚力。在副团长吴宁生眼中,乐团成员们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如兄弟姐妹一般,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华慜团长对团员们也是赞不绝口:“虽然年龄大,但大家不管刮风下雨,都坚持参加演出、排练!虽然乐器种类不同,但从排练到演出,大家都能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我们这个团队都做出了努力!”

多种乐器和谐共奏,入团有门槛更有包容

二胡、中阮、大提琴、萨克斯、电吹管、古筝、扬琴……南京紫金民族管弦乐团的乐器种类丰富多样,多达20余种。乐团根据乐器的特点分为三大组:民乐弦乐组,如二胡;低音组,包含中阮、大提、笛子等;以及管乐组,包含萨克斯、电吹管等。

乐团的许多成员都是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乐器,还不断追求自我提升。副团长吴宁生不仅二胡拉得好,葫芦丝也得心应手,还报名了老年大学学习电吹管。67岁的张小屏入团已超四年,笛子、电吹管、萨克斯样样精通。他笑着说:“我小时候是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后来工作后就放下了。现在退休后重新拾起乐器,感觉生活特别充实、开心!”

说到入团门槛,从乐器演奏的角度来看,确实需要一定基础,并且要通过乐团对基本功的初步考核。团长华慜介绍道:“我们希望团员有一定的演奏基础,至少能完整地演奏一首曲子,并且要能识谱,不会五线谱的话,要能识简谱。这样大家在一起排练演奏时,才能更顺畅。”但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外,乐团也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华慜特别强调乐团的公益性:“我们乐团不收取任何会费,大家能自带乐器加入,这份热爱就很了不起了。”

以乐会友,大家就图个玩得开心!

成立至今,南京紫金民族管弦乐团自编自导自排了多个精彩的文艺音乐作品节目,多次在省市区举办的演出比赛中崭露头角。2022年1月,乐团为央视CCTV乐龄唱响全国海选总决赛演出的大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伴奏,并荣获优秀奖。展望2025年,华慜团长满怀期待:“希望能编创、排练更多新曲子,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演奏水平,激发大家的兴趣,让我们每个人都更有信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乐团的老人们大多精神饱满,完全看不出实际年龄。75岁的吴宁生说话干脆利落,中气十足,她介绍自己特别喜欢运动:“我体质蛮好,到哪儿都骑电动车!”82岁的华慜更是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充满自信:“讲身体,这里没有一个能比过我的。我的身体是最好的,我的精力很旺盛。因为我过去在部队文工团,所以我有这个基础!”确实,即使82岁高龄了,华慜也依然身姿挺拔,尽显银龄风采!

几位采访对象都不约而同地提到:“我觉得呢,我们乐团在一起排练、演奏,大家就图个开心!”快乐,成为这个乐团最大的收获。指挥李邦贤感慨道:“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好,通过艺术将爱好组合在一起,老有所乐,就图个开心快乐!”

对67岁的张小屏来说,加入乐团后,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音乐能陶冶情操。人沉浸在音乐中,会有一种升华的感觉,生命的质量也能稍微提高一点。而且演奏乐器能让手指和大脑更灵活地配合,有效延缓老年痴呆。”

南京紫金民族管弦乐团的老人们,因为共同的爱好相聚在一起,通过音乐将这份热爱凝聚起来,生动诠释了“老有所乐”的内涵,构筑起充满精气神的幸福晚年。他们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美妙表达,更是对生活的热忱。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继续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动人的旋律,奏响更加绚烂的银龄乐章,为南京这座城市增添更多温暖与活力!

统筹:任赛丰

0 阅读:0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