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钊
2024年,以轻卡为代表的轻型商用车市场累计销量达到189.98万辆,同比增长0.28%,总体呈现出“总量收缩、结构优化”的特征。进入2025年,轻型商用车市场也难掩颓势。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轻型卡车销售14.7万辆,环比下降16.47%,同比下降9.34%,市场承压明显。随着国四淘汰政策范围扩大及新能源技术迭代,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轻型商用车市场为何后继乏力?在2月19日由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协办的“中国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论坛”上,与会专家就轻型商用车油电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入探讨。
市场分化与技术博弈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当前,商用车市场正经历‘油电转换’的阵痛期,但柴油车在特定场景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长期存在的价值。”对于轻型商用车而言,油电动力供能均有一定的优势。在城市物流、短途配送等场景,新能源商用车的需求较为明显;但在长途运输、高海拔地区作业等使用场景中,传统燃油车的优势较为明显。
在排放法规日益严苛的背景下,在轻型商用车领域不可或缺的柴油动力技术也需要不断进步。欧盟《电池法案》要求全链条矿产追溯,国七标准拟将颗粒物控制粒径从23纳米缩至10纳米,倒逼企业加速技术革新。
从技术角度来看,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帅石金强调:“柴油机需拥抱智能化与混合动力,通过轻度油电混合技术平衡排放与效率。”帅石金认为,从提高效率、动力的角度来看,柴油动力压燃、稀燃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在节能、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同时,柴油动力在长途运输、商用车供电、恶劣工况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场景适用性非常好。
从市场角度来看,“以旧换新”补贴范围扩大至国四车辆,叠加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推动轻型商用车市场结构性调整。但行业专家呼吁避免“一刀切”。
“中国汽车出口的强增长是靠燃油车带动的,过去两年来,燃油车的出口增长幅度远高于新能源车的增长幅度。”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轻型商用车的供能选择需尊重场景差异。需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充电设施滞后,柴油动力轻型商用车出口在未来仍将是主力。”
油电动力并重
针对油电动力选择,长期以来业界一直存在多种声音。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乔晓鹏看来,尽管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和环保领域的优势将加速市场格局变化,但柴油汽车在特定领域将长期存在。两者将长期共存并差异化竞争,柴油车不会被完全替代,但需要技术革新适应低碳时代。
“油电并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战略。用户需要的是‘最适配’解决方案,而非技术路线的站队。”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铃汽车”)总裁助理、新能源新动力院院长骆旭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头部企业的江铃汽车,坚持“油电并举”战略,以客户为中心设计研发节能、可靠、富有驾驶乐趣的智能化动力系统。除积极拥抱电动化之外,江铃汽车也没有放弃对柴油动力的技术追求,推出蓝焰动力平台。
据骆旭薇介绍,蓝焰动力平台具有更节能、更可靠、更强劲、全场景、智能化五大特征。蓝焰动力平台通过自研首创的X-MIRROR高效清洁燃烧系统、80万公里研发标准以及智能化标定开发等技术或方式,使蓝焰动力平台能够实现1.2L以上的节油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掣肘柴油动力发展的排放难题,江铃汽车充分发挥了智能化手段,基于模型标定、EIL在环仿真测试、智能自学习模式管理等,达到最低DPF再生里程和尿素消耗量,实现了排放与油耗很好平衡。
“油电并举是因需而生,无论哪一种需求,背后的根本一定是适配。”长年深耕销售一线的江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闯表示:“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的原则是去适配用户的用车场景。轻型商用车动力进化过程中,油与电不一定要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