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题: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国家中医药局积极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记者田晓航
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已有约4.2万个,目前已培训约4.6万名中医馆骨干人才……日前举行的中医馆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一组数字让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深感欣慰。
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好政策,然而,唐旭东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中医药人员“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现象仍然存在,投入资金不足制约了中医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徐安龙等全国政协委员也有同感:如何推动政策更好落实,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去年大会期间,由唐旭东牵头共13名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提案》,提出加强财政投入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等方面意见建议。
“收到提案后我们高度重视,很快同唐旭东委员取得了联系。”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有关负责同志说,作为这一提案的牵头办理部门,医政司先后通过电话、调研、邀请座谈等多种途径与唐旭东等委员加强沟通,解释政策,共商解决之道。
一年来,提案里中肯的意见建议,陆续转化为实在的工作措施——
国家中医药局持续协调财政部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4年,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3.5亿元支持450个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即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谋划研究中医药强基工程,将中医馆建设和内涵提升作为其重要内容;赴广西、江苏开展专项调研,指导各省份建立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台账,推动“有馆有人”……
2024年9月,唐旭东欣喜地看到,包括国家中医药局在内的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作出“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创造条件开展中医馆、中医阁服务内涵建设”等强化乡村中医药服务的部署。
国家中医药局医政司近日举办中医馆建设工作座谈会,还专程邀请唐旭东到会听取推动中医馆建设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地方中医馆建设经验交流,并请他进一步提出意见建议。
“国家中医药局从解决实际民生问题、回应时代迫切需求出发,做好中医馆建设顶层设计,持续投入支持,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健康需求,取得良好成效。”唐旭东说。
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2024年,国家中医药局共承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213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12件,其中主办167件,涉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出去”、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中西医协同、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方面内容。
推进乡村中医药服务数字化,建设县域中医药智能医共体,加快培养高素质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大力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进建设中药材产业价格保障体系……在总结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时,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这些建议提案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医药发展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许多具体建议对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建议提案已全部按时办结,代表委员对于答复内容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国家中医药局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吸收采纳代表委员真知灼见,将其转化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效,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