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市实施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行动计划以来,顺义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制定印发《顺义区关于开展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三项行动”的工作指引》,明确建设友好场景“五化标准”、推动全面提升“四类保障”、深化共建共治“三个融入”35条措施,针对社区(村)、园区楼宇商圈和市场等场景,分类制定建设标准,打造友好服务矩阵,全面推进新就业群体宜居宜业、宜行宜乐“友好之城”建设。
新就业群体集体生日会
新就业群体就餐“小哥食堂”
打造宜居之城
让新就业群体切身体验“新”有所属的舒适感
顺义区作为“第一国门”所在地,不仅是首都的重点平原新城,也是中心城区适宜功能产业的重要承接地。顺义区“新城—街道(镇)—新型农村社区”的现代城乡体系,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顺义区的城、镇、村特色明显、类型多样,既有极具性价比的普通住宅区,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城乡结合部村庄,新就业群体在此能够享受到多元化居住环境,让他们在超大城市享受到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顺义区城乡结合部地区有些特色村庄已逐步开展社区化建设、管理和服务,迈出了向新型农村社区转型的第一步。顺义区西南部后沙峪镇,距市区约19公里,东临首都国际机场,西与昌平区、南与朝阳区交界。京承高速、首都机场北线高速、101国道穿境而过,与中心城区、顺义城区、未来科学城等功能区交通联系十分紧密。
在镇上的一个村庄,每到夜幕降临,快递、外卖小哥的身影便逐渐增多了起来,但他们不是加班,而是回家,这个村庄叫董各庄村。基于流动人口较多的情况,近年来,后沙峪镇创新该村人口管理方式,引进社会资源“优觅友家”,收持村民宅基地,统一改造出租。该村为典型的新就业群体居住形态村庄,截至目前,村内居住有近800名网约配送员、快递员、家政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多在顺义、朝阳、昌平等区域就业服务。
立足新就业群体居住形态特点,顺义区、镇、村三级联动推进友好村庄建设,整合公寓、食堂和文娱空间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集“吃、住、行、娱”为一体的“3+X”配套服务。“吃”即花费十余元可在共享食堂享用营养套餐,在享受村民同等折扣待遇的同时,还可享受延时用餐服务;“住”即花费千余元拎包入住优觅友家品质公寓,拥有专属折扣,切实降低居住成本;“行”即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电动车充电车位、加装智能充电柜,为骑手出行提供便利;“X”即免费享用村委会暖“新”驿站和优觅友家共享空间,歇脚休息、手机充电、无线上网、饮品畅饮、图书阅读、健身锻炼、应急物资使用等服务。“千余元入住品质公寓、十余元就餐小哥食堂、免费享用咖啡厅健身房”,在小哥群体中广泛传开,更多新就业群体陆续选择到此居住。
打造宜业之城
给予新就业群体业有所依的安心感
在京东物流园宣讲行业法律知识
随着平台经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顺义区快递物流、网约配送、交通运输等行业加速提质升级,逐步形成业态多元、场景丰富、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格局。
在物流运输行业方面,依托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国际航线、保税特色平台及口岸功能体系等优势,以及空港物流基地等集散业务特点,区内聚集了大量快递物流、仓储服务等企业,以顺丰、京东物流、菜鸟裹裹、“四通一达”为主的快递物流公司均在顺义建有较大的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和仓储中心,为新就业群体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天地。目前,全区共有快递站点276个,一线快递员约4100人。在网约配送行业方面,基于顺义区内繁荣的商业基础,配送行业已成为居民生活服务不可或缺的一环,连接起消费者与商品服务两极。顺义区内以7个大型商圈为圆心,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中小型商圈,既有金街华联、新世界等传统商圈,还有中粮祥云小镇、荣祥广场等国际化商圈,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又为网约配送行业创造了较大的市场空间,为网约配送员群体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沃土。据统计,全区共有美团、饿了么、顺丰同城、叮咚买菜等网约配送站点39个,一线网约配送员4800余人。
面对日新月异、日益增多的新就业群体,为更好地保护群体权益,顺义区加强部门协同,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上持续发力,依托区委“两新”工委统筹协调优势,坚持重点覆盖、区域覆盖、群体覆盖有机结合,把新就业群体职业权益保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整合各领域资源力量,加强群体关爱服务凝聚。聚焦职业发展,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快递企业开展快递员技能等级提升服务,指导从业群体在快件收寄、派送、服务等方面提升技能水平,夯实快递员持证上岗技能基础。聚焦职业安全,区交通局、区市场监管局常态化开展网约车司机、网约配送员等群体安全知识培训,根据职业习惯、驾驶特点,讲解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引导从业群体树立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理念,增强遵纪守法意识,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聚焦权益保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立快递小哥服务站,建立“分站首接、总站兜底”机制,推动顺丰速运、菜鸟裹裹、圆通速递3家快递企业建成调解组织分站,保障快递群体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化解。区司法局组织公益律师组建普法讲师团,走进京东物流园等一线工作场所,现场宣讲行业法律法规,普及合同纠纷等知识,就快递行业多发易发的劳动争议、事故赔偿等问题开展解答。
小哥网格员参与社区防汛志愿服务
打造宜行之城
让新就业群体畅享行有所往的顺心感
网约配送员专属配送车
近年来,顺义区大力推进道路及市政配套工程建设,构建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体系,极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与此同时,乡村、社区、园区内部道路持续更新完善,有效保障了居民、职工和各类就业群体日常生活和工作出行的便捷性,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前期围绕“新就业群体出行便利性”的调研中,配送骑手普遍反映,区域路面交通宽阔、顺畅,为他们带来了很好的通行体验,减少了配送时间。同时也了解到,他们非常关注配送“最后100米”时效问题,在部分人车分流管理小区,因电动车不能进小区,存在送餐全程靠跑、重物靠手拉肩扛等配送难题,曾一度困扰接单骑手。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各界对于外卖骑手送餐进门难、停车难、找楼难等问题的关注度也在持续攀升。
顺义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聚焦群体集中诉求,为打通骑手配送“最后100米”,加强对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建设研究破题,探索解决方案,制定友好场景“五化标准”指引,即出入便捷化、标识清晰化、停车规范化、设施便利化、服务多样化,推动各属地因地制宜、一社一策,多措并举化解骑手配送难题,助力提升配送时效,着力优化骑手奔波在路上的宜行体验。
为破解“停车难”,部分社区党支部联合物业公司,在小区门口设置骑手电动车停车区,防止因乱停车现象与物业发生纠纷。为破解“配送难”,为骑手配置专属配送推车、人力三轮车,便于运送大件货物;有的小区购置自行车方便骑手骑车配送;有的通过设置代收点,保安代管快递、外卖物品,成立配送志愿服务队,由楼门长及热心居民协助配送。为破解“找路难”,在小区入口附近设置小区平面指引图,各出入口显著位置张贴楼栋指引图,值守保安化身“指路侠”,为骑手“找楼认门”及时提供帮助。为破解“充电难”,顺义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站点资源,根据骑手高频运行轨迹,科学合理布局充电设施。在顺义区,已建成充电桩1124个,小区端口数达到10303个,覆盖347个服务小区。部署28个充电柜和224个充电柜仓口,以及175个换电柜和2088个换电柜仓口,让骑手出行顺心顺利,切实解决后顾之忧。
打造宜乐之城
提升新就业群体乐有所得的幸福感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治理,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保障、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要为其提升“乐业”感知,让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温度可感可及、乐有所得。截至目前,顺义区内快递、外卖和网约车司机等主要新就业群体日活人数约1.7万人,是社会面上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容忽视。
为帮助新就业群体“乐享顺义”,顺义区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以覆盖全面的阵地、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情实意的关爱,满足群体的各类需求。让群体“乐有去处”。顺义区现有615个党群服务中心、147个暖“新”驿站,里面设施齐全、空间充裕,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会议室、大小活动场地等,并向新就业群体免费开放,提供活动阵地支持。此外,全覆盖的社区、村文体活动中心、街边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等,成为群体文体休闲、休憩娱乐的上佳去处。让群体“乐有保障”。建立健全暖“新”服务月机制,统筹整合部门资源,推动工青妇等18项区级服务资源下沉,联合属地部门,凝聚服务合力,每月为新就业群体开展量身打造、紧贴需求、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保障,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出关“新”爱“新”、温“新”暖“新”的友好氛围。让群体“乐有精彩”。在传统文化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邀请新就业群体参与“小哥生日会”、非遗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传递社会温暖。截至目前,已惠及1.9万人次。在2025年春节前夕,顺义区开展“我为小哥寄家书”活动,为小哥家属寄去“家书大礼包”,感谢小哥对城市的贡献以及其家人的支持,展现出顺义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怀和暖心致意。
此外,为推进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顺义区积极开展“友伴新程”友好共治行动,以“自治+共治”形式,探索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有效路径。立足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创新编制《“新”程公约》,以简洁明了、朗朗上口的文字推动群体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开展“公约三进”活动,即“进平台企业、进网(站)点、进市场(楼宇)”,宣传覆盖近300个网点、万余名配送员和网约车司机。制定《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涵盖代买服务、巡查反馈、应急救援等8项内容,培育30支志愿服务队,不断扩充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力量。依托“多网融合”智慧化平台,开辟骑手专属端口,提升“随手拍”“顺路报”的便捷性。健全问题“发现-上报-解决-反馈-奖励”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达3000余人次,提升其自身价值感和社会融入感。强化典型选树,大力挖掘和宣传新就业群体先进事迹、好人好事,通过发放表扬信、评先评优、向上推荐等形式,在区内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目前已涌现网约车司机见义勇为、快递员救火、骑手拾金不昧等多个好人好事,其中,党员司机获中央政法委通报表扬,充分发挥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营造“顺义好风气”增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