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分类推进职称改革,注重在各领域发现和识别人才

新浪财经 2025-02-22 08:30:27

“过去技术工人被排除在职称评聘之外,只能在技能人才序列里‘打转’,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自从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后,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技能人才更有盼头、更有奔头,成长成才的道路越走越通畅。”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高级技师张春旭,凭借实打实的业绩和贡献,破格取得通信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成为青海首批获评高级工程师的高技能人才。

记者日前从青海省人社厅获悉,近年来,青海分类推进职称改革,健全职称制度体系,注重在各领域、各行业、各组织中发现、识别和支持人才,建立多元化职称评审机制,“不拘一格评价人才”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人才评价“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据介绍,青海搭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立交桥”,将技能人才评审职称领域拓展至盲人按摩、艺术、体育等13个专业,中级工、高级工、预备技师班毕业分别按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对待,97名能工巧匠获得相应职称。

青海在原有职称系列基础上,结合新业态新职业发展需求,对职称评审专业进行分类细化、动态调整,增设了党校人力资源培训、自然资源工程、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科学传播、非临床药学、技术经纪人等13个青海地方特色专业,为54个领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畅通渠道、搭建平台。

同时,青海打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出台非公企业人员、农牧民、基层人才“双定向”评审等针对性强、具有创新性的专项配套政策措施,全面畅通非公经济组织人员职称申报渠道。截至目前,全省1.2万余名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取得相应职称,426名“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取得农牧民职称,3606名基层人员通过“双定向”职称,在基层兑现了待遇。

此外,青海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对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不搞论资排辈,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对有“绝活”的人才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评”的方式及时评价。其中,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采油班长、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史昆,凭借多年来攻克各类生产技术难题近200项、研发创新成果70余项,获创新成果奖14项、国家专利15项,创造效益近亿元,以及其独创的油气井风光一体化绿色智能注剂工艺技术,2022年破格申报正高级工程师。(工人日报记者邢生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