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响屐舞”惊艳国家大剧院,“一台戏代言一座城”开花结果

钱江晚报 2025-02-22 10:11:3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宇浩

日前,北京,国家大剧院穹顶下内,灯光渐暗,幕布轻启。随着悠扬的古琴声流淌,大型原创舞剧《西施》以一场跨越千年的视觉盛宴,叩击着千余名观众的心弦。当最后一束追光定格在西施纵身跃入五湖的瞬间,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数分钟。

在观众席间,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戏曲研究者拭去眼角的泪花,看到年轻情侣十指紧扣屏息凝神,看到外国观众若有所思低声交流……这部脱胎于千年传说的舞剧,正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创故事。

这部由浙江省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鸿艺文化与诸暨市文旅集团联合出品的舞剧,自2023年6月杭州首演以来,已巡演近60场,足迹遍布杭州、上海、长沙、武汉、广州、珠海、深圳、北京等20多个城市,场场爆满,更远赴韩国参加多场艺术节,斩获三大奖项,以惊人的艺术张力震撼了国内外观众,成为中国舞台艺术“走出去”的亮丽名片。

艺术密码:传统意象的当代表达

舞剧《西施》以春秋时期西施的传奇人生为主线,通过六大篇章、90分钟的倒叙叙事,展现了她从浣纱女到复国英雄的蜕变。

全剧摒弃传统舞剧的宏大叙事,转而以“东方极简美学”为核心,创造性地将越剧水袖与当代肢体语汇交融。舞台以纸雕质感的布景和留白灯光构建虚实意境,服饰则从春秋古越服饰中提炼意象,朱红、石青等传统色系取自国画,将古典雅韵与现代艺术语言巧妙融合。

舞台上,吴越宫廷的“响屐舞”,被誉为“中国最早的踢踏舞”——舞者脚踏木屐、裙缀铜铃,与木板舞台碰撞出清脆回响,既复原了失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又以现代节奏感点燃观众热情。

江南船拳、越地丝绸等元素被化入舞蹈,如越国士兵的“船拳舞”,灵感源自江南渔民在颠簸船头习武的传统,动作紧凑刚劲,展现复国壮志。

“我们要让西施从历史符号变成有血有肉的人,让当代年轻人理解这位千古佳人自我牺牲的选择。”出品方、浙江鸿艺文旅传媒集团创始人张辉这样解读该剧创作的“初心”。

为还原真实的西施形象,主创团队多次赴诸暨采风,走访苎萝山、浣纱溪,挖掘史料中未被言说的细节。总编导王韬瑞表示:“西施不仅是美女,更是心怀家国的女性符号。我们要用舞蹈让她的精神‘活’起来。”

著名服装设计师阳东霖将古越服饰与现代剪裁结合,仅西施的“响屐舞裙”便修改十余稿,以求“一步一响,步步生莲”的效果。而山东英才学院的20余名学生历经三个月高强度集训,每日训练超10小时,最终在“浣纱春水”“烽火离殇”等篇章中,以整齐划一的群舞烘托主角命运。

杨丽萍评价该剧“用年轻视角激活经典IP,守正创新”;文学顾问冯双白则赞其“以舞剧重构历史,赋予西施当代女性力量”。

巡演盛况:从“爆款”到文化现象

自2023年杭州首演创下96.41%的上座率后,《西施》开启全国巡演,场场爆满。

在上海,观众为抢票挤瘫购票系统;在深圳,加演场次仍一票难求;在韩国,该剧以“女性力量”为主题引发文化共鸣,斩获斩获最佳剧目奖、最佳制作人奖及最佳女主角奖三大奖项,向国际观众展现了中国古代历史风云与女性精神的力量。

社交媒体上,“响屐舞”和“船拳舞”等经典舞段更是火爆全网,成为文化自信与自豪的象征,“响屐舞”更是在去年与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梦幻联动,在此在网上掀起一波热潮。

从杭州首演开始,《西施》的足迹串起长三角与大湾区。上海站演出过后,“西施响屐舞”话题登上热搜;武汉琴台大剧院加座票售罄,有大学生自发身着汉服观剧;广州大剧院演出过后,有观众盛赞称这是“岭南文化与吴越文明的美妙对话”。

此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的演出,舞剧《西施》迎来了高配版卡司阵容。骆文博、范景玥等优秀舞者的加盟,为剧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主演们以其细腻的表演和深厚的舞蹈功底,将角色的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艺术盛宴。

“一台戏代言一座城”:从《断桥》到《西施》走过十年长征

“一台戏代言一座城,一部剧成就一群人”,是张辉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早在十多年前排演《断桥》期间,他就提出了“文为魂、旅为根”的文旅融合理念,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深耕于剧目创作,包括音乐剧、话剧、黄梅戏、舞剧、旅游秀等,来为城市赋能。

在他看来,每部剧的创作都需要根据每个地方独特气质、故事和历史文化内涵,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驻场的“秀”和巡演的“剧”双管齐下,让这一部剧和一座城紧密地联合,更好地打造城市品牌,带动城市旅游发展。

从2011年音乐剧《断桥》以西湖传说为底色、开创“文旅剧”先河,到《平潭映象》融合海岛民俗与神话、助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再到《西施》代言诸暨古越底蕴、塑造传统文化国际表达的典范,鸿艺文化始终将地方文化基因注入创作,让每部作品成为城市的“文化身份证”。

2018年初《平潭映象》的诞生,标志着“一台戏代言一座城”模式的成熟。这部由杨丽萍执掌的现象级大型舞剧,在过去几年内进行了十分成功的全球巡演,有效输出了中华传统海洋文化。

《西施》则创造了新型的“驻场+巡演”模式——创作一个版本,在诸暨西施故里旅游区长期驻演,同时创作另一个版本,开启全球巡演。据统计,春节期间诸暨共接待游客79.2万人次,同比增长8.37%,实现文旅市场的“开年红”,其中就有《西施》驻场演出的功劳。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既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在地文化,又通过巡演扩大影响力,实现文旅融合的“双赢”。

“舞台剧不应困于剧场,而要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张辉的这一理念,被贯穿于原创悬疑舞剧《大名狄公》之中,该剧以大名府狄仁杰的传奇为背景,通过女扮男装的甄儿公主展现盛唐风云中的家国大义,去年9月28日在邯郸大剧院首演,10月底结束了第一轮巡演,带给杭州、上海的剧迷们电影级别的观感。接下来,《大名狄公》又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提升打磨,3月22、23日即将在杭州临平大剧院开启第二轮巡演。

今年,《平潭映象》驻场版即将在距离祖国宝岛台湾最近的城市福建平潭落地,而《荆楚映象》即将在千年古城湖北荆州落地……在张辉的创作清单上,每个项目都带着明确的地理坐标,“我们要让观众看完戏就想买张高铁票,去故事发生地触摸历史温度”。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0 阅读:5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