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夫妇先后离世,双双捐献遗体成“大体老师”,儿子哽咽讲述:我很想念他们

环球网 2025-02-22 10:17:08

2月16日,湖南株洲的86岁老人陈开钟离世,完成遗体角膜捐献。十年前,陈开钟的老伴李银屏同样完成了遗体角膜捐献。夫妻二人在十年里双双成为了医学院的“大体老师”。而早在2011年,陈开钟和李银屏,就一起签下捐献书。

2月21日,他们的儿子陈恒谦向潇湘晨报记者讲述父母的故事,“他们心中有大爱,但是还是很想念他们。”

▲陈恒谦父母婚后生活照片

老夫妇相继离世,捐献遗体成“大体老师”

2月21日,潇湘晨报记者联系到陈开钟与李银屏的儿子陈恒谦,据介绍陈恒谦今年63岁,“我们全家是湖北武汉人,2000年我来到湖南株洲工作,当时已经退休的父母也跟着一起来到了株洲生活。”

2011年,陈开钟爷爷与李银屏奶奶共同完成了遗体捐献和眼角膜捐献的手续,“我父亲是学医的,他是湖北医学院毕业的。”陈谦恒介绍,在以前遗体捐赠属于非常少见的现象,父亲与母亲在那时便已产生了捐赠想法,在2011年完成了手续办理。“

在2015年的2月26日,李银屏去世,完成遗体角膜捐献。十年后,她的丈夫陈开钟同样完成遗体角膜捐献。至此,夫妻二人双双成为医学院的“大体老师”。

▲陈恒谦父母生活照

儿子:他们有大爱,但我很想念他们

在2000年陈谦恒与父母来到株洲后,退休的父母立马融入了新的生活,“退休后的他们很开心,和邻居们打成一片,也爱游山玩水。

“在当时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记得突然有一天,父亲告诉我,他和母亲准备做遗体捐献与眼角膜捐献,当时我是很疑惑、很诧异的。”最初陈恒谦并不理解父母的决定。在父母决定捐赠的后两年,陈恒谦数次想要帮父母购置墓地,“我以为他们只是一时冲动,看到我许多同事的父母都安葬在了园林,我也想去买两块园林里的墓地,但是父亲坚决地否定了我的想法。”

2015年母亲去世后,“我心情很复杂,非常不舍。我说个实在话,母亲去世以后,我心里想起来这个事情(遗体捐献),我还是很难过。”但在母亲去世后几年,陈谦恒渐渐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我从小的学习是我爸大力支持的,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好,也很喜欢医药,所以父亲平时也讲一讲他们医学院的事情。我们家里的话,如果有人受伤了,我爸都会及时呵护好。”陈谦恒认为,父亲的学医经历是他与母亲做出捐献决定的因素之一。

▲陈恒谦一家全家福

尽管曾经也有不少亲戚劝陈谦恒,要其阻止父母的决定,“我父亲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我爸爸妈妈平时在决策过程当中,很少征求我们意见,这个事情(遗体捐献)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决定。”陈谦恒认为自己父母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很感动,我认为父母的行为不仅是有益于社会,他们选择遗体捐赠也是不想给子女添麻烦。我的女儿、孙女知道他们的故事后,也都表示说要捐赠遗体与眼角膜。”

▲陈恒谦与父亲

在2月16日,父亲离世后也完成了遗体与角膜捐赠。回顾老两口的一生,陈谦恒数次哽咽,“他们心中有大爱,想得很通透。以前他经常和我说,‘做儿女的话孝敬我们,是好事。但是事后的话不要大操大办。’他的意思就是生前可以孝敬父母,父母离开后不要烧纸钱。”

因为老两口做了遗体捐献,且没有墓地。在谈及是否还是会想念父母时,陈谦恒再度哽咽,“对我来说,虽然我相信只要心里有就好,但我还是很想念他们。”

记者|朱天翔

0 阅读:4
环球网

环球网

环球网官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