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口2月22日电(记者李学山)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场所游泳池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泳池安全管理问题不容忽视。2月21日,海南省旅游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全省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游客加强旅游场所游泳池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游客生命安全。倡议书全文如下:
一、确保证照齐全,健全规章制度。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确保已办理并持有《游泳池经营营业执照》《高危行业许可证》及《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做到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建立健全泳池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应急预案、日常巡查、水质监测等,确保制度上墙、责任到人,定期对泳池的防滑设施、水质及消毒系统进行维护与检查,确保泳池环境的安全与卫生。此外,制定详细的应急操作规范,并在泳池显著位置公示“游泳池管理制度”及“游泳安全提示”。
二、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配备充足的救生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救生圈、救生杆、急救箱等,加强泳池区域监控设施的建设,确保泳池及周边区域实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同时,要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足够数量的持证专业救生员,确保救生员在泳池开放的全时段在岗值守,泳池周边设置的应急电话全天候畅通。此外,应定期组织救生员进行急救技能复训与应急演练,以提高救生员的应急反应和救援能力。
三、深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各旅游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客房电视、内部广播等多种渠道,向游客普及溺水自救、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在泳池入口、更衣室等关键区域设置安全提示牌和宣传海报,提醒游客注意游泳安全,并对游客进行入场前安全告知,明确游泳注意事项和禁止行为。在人流高峰时段和节假日,应增加安全提示和警示标识标牌,以增强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
四、倡导文明旅游,共筑安全防线。广大游客在参与涉水项目前,应充分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在游泳过程中,应遵守泳池管理规定,不追逐打闹、不冒险跳水,严禁酒后或身体不适时入水。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避免其单独游泳或进入深水区。一旦发现安全隐患或紧急情况,应立即联系救生员或拨打急救电话。
海南省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全省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游客以严格的管理、扎实的举措和全员的配合,共同加强旅游场所游泳池安全管理工作,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