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2月22日电(卢智才樊芳芳)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晨曦暮色中,广西崇左边境管理支队那艾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行动编织着一个个暖心故事。新春伊始,这个扎根边疆的基层派出所连续上演“暖心三部曲”。
20分钟寻回遗失手机
2月17日清晨7时,派出所接到群众紧急报警,称其手机遗失,定位功能显示手机在南山停车场附近。值班民警兵分两路展开搜寻:一组根据定位信息对停车场内车辆、角落逐一排查;另一组走访周边商铺和晨练群众。一名在附近散步的居民主动告知民警,前夜在酒吧门口捡到一部手机,因无法联系失主暂时保管。经核对型号、解锁密码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民警当场将手机交还失主。从接警到物归原主,全程仅用20分钟。失主激动地表示,“手机中存有大量工作资料和孩子成长照片,多亏民警行动迅速,不然真不知如何是好。”
2小时找回离家少年
2月18日7时,一通带着哭腔的报警电话打破了派出所的平静——市民李某夫妇14岁的女儿前日下午放学后失联,家人彻夜寻找未果。民警迅速部署展开搜寻:视频组调取学校周边3公里范围内37个监控探头,逐帧追踪女孩身影;走访组摸排其常去的奶茶店、书店及同学家庭,并发动社区网格员在居民群发布寻人启事。经过2个多小时排查,最终在南站附近找到了出走的女孩。
民警将女孩接到派出所后了解到,女孩因学业压力与父母发生激烈争吵后离家出走。对比,民警并未简单批评教育,而是化身“调解员”:一面像知心兄长一般耐心地对女孩展开心理疏导,循循善诱和安抚情绪;一面建议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耐心沟通换取真心交流。在民警的耐心劝解下,女孩及父母最终打开了心结,相拥而泣、携手而归。
雨夜守护迷途老人
2月17日22时许,雨夜中的一通报警牵动人心:妇幼保健院门前有位八旬老人在雨中徘徊。民警赶到时,老人瑟瑟发抖、眼神迷茫、言语混乱,仅能模糊说出“找儿子”。民警立即将老人接回派出所,递上热水和干净毛巾。担心老人忍饥挨饿,民警还特意买来了热快餐。通过老人断续提供的碎片信息,民警拼凑出家属的姓名,并查询到了家属联系方式,最终联系到老人的儿子。家属火速赶到派出所。原来老人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当日下午独自从家中外出“找儿子”迷路。
据统计,2024年那艾边境派出所累计处理群众求助类警情427起,找回走失人员63名,挽回经济损失140余万元。从为边民群众上门办证,到在校园开展反诈讲座;从调解邻里纠纷,到暴雨天疏通道路……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队伍,用“马上办、现场办、贴心办”的作风,书写着新时代的移民管理警民故事。(完)